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17: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2:10
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调整,然后再进发?关注贫困 不如关注减贫过程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现阶段存在贫困现象是在所难免的。但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研究处*王小林认为,致贫的原因很多,必须从*度衡量,以成本效益来分析这些贫困之间的关系,对于许多国家的减贫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中国联合国协会副会长、总干事张小安认为,贫困不仅仅是贫困本身的表现,我们更应该关注减贫和扶贫的过程,只有找到贫苦的根源,而不是统计学上的一些表现,才能进入到脱贫的轨道。王小林还通过一些扶贫、减贫相关项目,给大家提供了一些真实的历史背景,对有些地方作出的2015年之后的贫困标准,提出质疑。他说,我们的目标是满足需求,满足不断变化和前进的目标,而不是停滞不前。减贫就业 必须以人为核心富的是人,贫的也是人。扶贫减贫,必须以人为核心。中国财政部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彭润中认为,减贫的核心应该是人,包括人的就业、居住和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就业是居住和享受公共服务的基础,因此必须优先考虑。为了实现享受平等公共服务的目标,他认为*应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尤其是在劳动技能的教育方面的投入。在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问题上,相对贫困群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缺失必要的劳动技能造成的,而通过人力资源的投入,可有效降低相对贫困群体的数量,为他们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消除不公平的问题。该问题在亚洲的很多国家都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要表现为教育和就业机会获得这两方面。据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表明,在亚洲各国,劳动参与率出现了缓慢下降的趋势,即适龄的劳动人口不愿意去参与就业,分析其原因,与就业机会的不公平有一定关联,因此*应采取相应*和措施,将不公降到最低点。从消除贫困上看,虽然东盟各国在各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但通过加强合作、交流,可以为不同阶段的减贫进程提供更丰富的路径,有利于各地区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城镇化 减贫和发展的新动力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发展进程中,城镇化是共性的特征,它既增加了投资,又推动了消费,成为拉动内需的持久动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认为,城镇化在带来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和人口迁移的同时,也带来人们收入上的增长,并让人们享有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促进人类向现代文明演进。然而,在这个进程中,也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人口流动性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过渡性贫困等,给减贫工作带来新挑战。从各国经验可以看出,城镇化必须因地制宜,与发展的阶段、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相适宜。城镇化既需要自上而下的对城市间、城乡间、人与自然间合理布局的顶层设计和规划,也需要自下而上的促进公平参与,社区和地方驱动,更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