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建的斗拱看起来很大,感觉很美观, 真的是学自中国吗?我看到的一些汉唐建筑的造型也没这样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4 15:0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8:15
确实是源自中国的。古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就专门到日本寺庙学习唐风建筑,因为国内已经没有这么大体量的唐式建筑遗存了。很多日本的比较早期的建筑几乎就和唐朝的中国建筑一模一样。他们发展相对封闭,不如中国这么开放,在古建这块没有中国的变化这么大。中国现在仅存的唐朝建筑只有山西的佛光寺大殿和南禅寺大殿了,你可以参考一下看看,这两个的体量就比较小,而且在解放以后被人为的修复过,已经四不像了,但依稀还是可以看到唐风的影子的。
像宋风的建筑在韩国就很多,这个也都是源自那时候的交流频繁。之后宋被元灭,朝鲜人觉得中华已亡,就以小中华传承而自居,之后风格也不见改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8:15
日本的很多东西都是由中国文化转变而来的。比如说:语言,某一些食物等等。斗拱也是日本学习过去的。
斗栱(dǒu gǒng)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两者合称斗拱。
斗拱的种类很多,形制复杂。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
从考古上发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贵族墓葬中,也可以发现许多类似斗拱的墓室装饰。据日本史学家的一些史学专著表述,同时代的日本处于弥生时代(约公元前300-公元300年),房屋一般是竖穴式的,平面呈圆角方形或圆形,为了贮存谷物,建筑了干栏式的粮仓。类似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竖穴式、干栏式建筑,无论如何都用不上“斗拱”,这些建筑屋顶用的是茅草和木板,“斗拱”无论如何都装不上这个“榫头”,因此,斗拱不是日本建筑的专利,反倒是中国建筑的滥觞。
由于唐宋时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斗拱也被日本人民所认知,很多日本飞鸟、平安时代的古建筑,得以保留至今的一个建筑学的原因,就是它使用了斗拱这种中国最传统最有效最稳定的建筑结构,由此得以在多地震的日本能保存至今,斗拱的作用,贡献良多,居功至伟。
世博中国馆的创意之源,概来源于斗拱,这个斗拱,是中国原产,华夏首创,是中国的标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8:16
中国和日本各方面交流从唐朝后根本没断过,看看日本现存古建筑和乡村建筑浓厚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斗拱的前身是“栌栾”,即斗状的柱头。最早的斗栱形象见于汉代崖墓、石室、石阙、明器、壁画等;现存实物有四川省绵阳县平杨镇汉代石阙一斗三升斗栱,和四川雅安县后汉高颐墓阙一斗二升斗栱。这种形式的斗栱后传入日本,可见于奈良飞鸟时代法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