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过的自然保护区,湿地及其保护对象?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4 14:0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3:29
这个我只有这些资料,如果你是做作业之类的需要,这些应该已经够了。
如果是环保工作需要,那么可以看下这个网。
中国自然保护区网:
http://www.nre.com.cn/index.htm
保护区之最:
http://www.pep.com.cn/200406/ca438948.htm
1.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北京市延庆县,1985年建立,面积66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及野生动植物。
2.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河北省兴隆县,1983年建立,面积16000多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较完整的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高等植物1600余种,并有一些特有种;野生动物1600余种,并有一些特有种;野生动物14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马鹿、斑羚等20余种。
3.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山西省晋城市,1983年建立,面积23000多顷,主要保护对象为野生动植物。野生动物2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豹、猕猴、金鸡、大鲵等。
4.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山西省交城县,1980年建立,面积1万多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褐马鸡、华北落叶松和云杉次生林。植物500余种,野生动物50余种。本保护区是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中国特有的褐马鸡主要栖息繁殖地。
5.内蒙古锡林郭草原自然保护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1985年建立,面积100余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典型草原、草甸及草原沙地疏林,是中国第一个草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625种,野生动物13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有内蒙黄著、黑鹤、大天鹅、草原雕等9种。
6.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1980年建立,面积1708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黑眉蝮蛇、蛇岛特殊生态系统及候鸟。14000条单一类型的毒蛇——黑眉蝮蛇独占全岛,形成蛇岛特殊的生态环境。
7.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辽宁省宽甸县,1981年建立,面积7000多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原生型红松阔叶混交林及珍稀动植物的生境。高等植物近千种,野生动物170余种。
8.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辽宁省义县,1981年建立,面积140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天然油松、阔叶混交林及天鹅、鸳鸯等候鸟的栖息地。
9.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辽宁省盘锦市,1987年建立,面积8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白鹤、天鹅等水禽类候鸟。鸟类资源丰富,水禽有97种,是丹顶鹤繁殖区的最南界线,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10.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吉林省通榆县,1981年建立,面积10万多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等珍稀水禽。鸟类约100余种,以丹顶鹤、白鹤是最为珍贵。
11.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吉林省安图县,1960年建立,面积19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长白山为同纬度带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高等植物1600余种;野生动植物35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东北虎、梅花鹿、紫貂等;药用植物800余种,名贵药材有人参、天麻等。
12.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79年建立,面积21公顷,是中国第一个保护丹顶鹤等大型水禽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鸟类多达260余种,水禽有120种,占中国的半数以上。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鹤,世界有15种,中国有9种,本地就有6种,即丹顶鹤、白鹤、灰鹤、白头鹤和蓑鹤,不愧为独步世界的“鹤乡”。
13.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1963年建立,面积18000多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原始红松母树林及熊、驼鹿、貂等。植物有600余种,野生动物有170余种。
14.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1984年建立,面积19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寒带针叶林及熊、驼鹿、貂等。
15.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浙江省临安县,1986年建立,面积1000余顷,主要保护对象为银杏、连香树、鹅掌揪等珍稀物种。蕨类植物110种,裸子植物18种,被子植物近3000种,珍稀孑遗植物银杏的野生种也分布于此。野生动物22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云豹、穿山甲、白鹇等。药用植物930余种,名贵药材有天麻、灵芝等。
16.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安徽省宣城地区,1975年建立,面积440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扬子鳄及其生境。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具有2亿多年的历史,故有“活化石”之称。扬子鳄与美洲密西西比河鳄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2种钝吻鳄并与恐龙有近亲关系,在科学研究上有重要价值。
17.古牛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安徽省池州地区,1982年建立,面积6400多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有500多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香果树、三尖杉等。野生动物有200余种,其中蛇类2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梅花天鹿、白颈长尾雉等。
18.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福建省南平地区,1979年建立,面积56527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植物有2480种,既保留有银杏等古老植物种类,又有红栎等热带植物物种。中国有昆虫32目,本区发现31目,其中金斑喙凤蝶为稀世珍品;鸟类有234种,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兽类100余种,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华南虎等;爬行类73种;鱼类40种。
19.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福建省龙岩地区,1985年建立,面积22000多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地处玳瑁山,海拔900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长苞铁杉、钟萼木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华南虎、金钱豹、大灵猫等,名贵药材有杜仲、七叶一枝花等。
20.鄱阳湖候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江西省永修县,1983年建立,面积22000多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生态系统、候鸟及留鸟。有150余种、数十万只候鸟云集此处,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20种,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鹤越冬地。
21.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山东*岛县,1982年建立,面积53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鹰、隼等猛禽及候鸟栖息地。鸟类达24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金雕、大天鹅等。
22.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河南省内乡县,1980年建立,面积42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植物近3000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连香树、太白冷杉、铁杉等;野生动物16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大鲵、麝等;特用经济树种有漆树、油桐等。
23.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河南省信阳县,1982年建立,面积30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带森林及动植物。植物1288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香果树、粗榧等;鸟类15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长尾雉等。
24.湖北新螺白暨豚自然保护区
位于湖北省洪湖市,1990年建立,面积2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白暨豚及生境。白暨豚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种小型鲸类,为珍稀古老的水生哺乳动物,也是世界现存4种淡水中数量最稀少的,故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25.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湖北省农架县,1986年建立,面积9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高等植物1800多种,中国特有的珙桐、双盾木有分布;野生动物500多种,其中鸟类4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金丝猴、小熊猫、白冠长尾雉等20余种。
26.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湖南省桑植县,1986年建立,面积2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带过渡森林、珙桐、金钱豹、云豹、猕猴。植物3000余种;野生动物15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水鹿、香獐、苏门羚等。
27.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广东省始兴县,1982年成立,面积60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中*带常绿阔叶林、华南虎及珍惜动植物。植物近2000种,主要树种有三尖树,金叶含笑等;野生动物有20多种,主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华南虎。
28.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广东省深圳市,1984年建立,面积5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猕猴、鸟类、红树林。高等植物有400多种,其中,100余种可为猕猴提供食物,形成猕猴理想的栖息繁殖地,构成了颇具特色的“猕猴世界”。岛上其它野生动物有70余种。
29.鼎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广东省阳江市,1956年建立,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138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南*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植物资源丰富,达2400多种,特有种亦多,国家重点保护的有格木、野荔枝、鸡毛松等,还生长着2亿多年前即在地球上出现的孑遗植物--苏铁。野生动物有1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豹、鬣羚、蟒等。
30.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1961年建立,面积15133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银杉及中*带常绿阔叶林。这里还分布有被誉为活化石的第三纪孑遗植物中最珍稀的常绿叶乔木银杉,高等植物有1114种。野生动物几十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黄腹角雉、鬣羚、熊等。
31.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1979年建立,面积80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热带石灰岩季雨林、金茶花、白头叶猴及岩溶地貌。植物1282种,有世界200余种茶花中最珍稀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金花茶,该植物被誉为植物界中的大熊猫。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蚬木、金丝李、树蕨等;野生动物100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中国的特产白头叶猴,以及黑叶猴、云豹、原鸡等10多种。
32.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海南省东方县,1980年建立,面积2535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中国特有的海南坡鹿。坡鹿素有“飞鹿”之称,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仅产于海南,是中国17种鹿类动物中最珍贵的一种,被誉为“稀世之珍”。
33.坝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1980年建立,面积6600公顷,是中国唯一以保护黑冠长臂猿及生境的自然保护区。
34.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四川省青川县,1978年建立,面积4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还有毛冠鹿、金丝猴、灰斑角雉等。
35.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四川省汶川县,1975年成立,面积20万公顷,是中国的“国宝”大熊猫最大的保护区。海拔2100--3600米为温带针阔混交林带和亚高山针叶林带,在云杉、冷杉林下生长着成片茂密的箭竹,成为珍惜孑遗动物--大熊猫最适宜的栖息环境。保护区有植物1810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连香树、红豆杉等。野生动物有348余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金丝猴、白唇鹿、扭角羚等40种。
36.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1979年建立,面积4万多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珙桐、黔金丝猴等珍惜动植物。植物近2000种,有国内罕见的大片分布的孑遗树种珙桐和黄杨,显示出梵净山植物区系的原始性和古老性。野生动物300余种,中国特有的、也是国际公认最珍惜的金丝猴即产于此;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还有华南虎、毛冠鹿、大鲵等20余种。
37.贵州草海自然保护区
位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985年建立,面积12000公顷,其中草海水面30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中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及高原温地生态系统。区内有水生高等植物178种;鸟类110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19种。黑颈鹤是世界15重鹤类中最后发现的一种,也是唯一在高原上生活的鹤。
38.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1984年建立,面积540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常绿阔叶林及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水青树、红花木莲。野生动物有46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华南虎、黑眉长臂猿、黑叶猿、黑叶猴、绿孔雀等。
39.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958年建立,面积20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常绿阔叶林及野动物。国家重点对象是热带雨林的代表望天树,古老的树厥、野生稻等。野生动物600多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就有4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冠长臂猿、野牛、亚洲象、棕颈犀鸟多种。
40.高黎贡山国家级保护区
位于云南省保山地区,1983年建立,面积12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带常绿阔叶林、高山针叶林及珍稀动物。高等植物1000余种,仅杜鹃就有80余种,世界上最大的杜鹃树种——大树杜鹃就生长于此,堪称“杜鹃王国”。野生动物有14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30余种,这里还栖息着古老的原生动物——羚牛。
41.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云南省德钦县,1983年建立,面积18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高山原始针叶林,垂直景观和滇金丝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滇金丝猴,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有云豹、岩羊、金猫等。高原上还生长着名贵的药材——雪莲,有“寒温带高山动植物王国”的美称。
42.墨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自治区墨脱县,1985年建立,面积6262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山地垂直景观及珍稀动植物。高等植物有3000多,占全国种的十分之一以上,由当地命名的特有植物就有4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42种,如羚牛、赤斑羚、长尾叶猴、黄腹角雉等,被誉为*的“天然动植物博物馆”。
43.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陕西省周至县,1984年建立,面积54000多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金丝猴。地处秦岭北坡,森林茂密,是中国金丝猴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44.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陕西省宝鸡市,1965年建立,面积56325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历史遗迹。植物近2000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连香树、秦岭冷杉、水青树等。野生动物达270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还有古北区的岩羊、东洋区的画眉以及保存完好的古冰川遗迹,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45.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陕西省佛坪县,1978年建立,面积29000余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自然生态系统和大熊猫。
46.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陕西省柞水县,1980年建立,面积160000余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羚牛及生境。本地羚牛为金毛扭角羚,极为珍贵。
47.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甘肃省榆中县,1982年建立,面积290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原始云杉林。高等植物有500多种,乔木、灌木、草、植物都有分布。区内有金钱豹、猞猁、鹰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48.安西戈壁荒漠草地自然保护区
位于甘肃省安西县,1987年建立,面积80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戈壁漠草场、珍稀动物及典型风蚀地貌。分布有戈壁植物62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13种,亚洲特有的10种,广泛分步着古老孑遗植物——裸果木。还栖息着有雪豹、野驴、藏原羚、金雕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3种,此外,还有沙蟒、石龙等荒漠动物。
49.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甘肃省陇南地区,1978年建立,面积19万余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及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有450余种,动物区系属古北界和东洋界的过渡地带。是中国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的最北界。
50.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1987年建立,面积23万公顷。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高等植物1044种,野生动物2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雪豹、野驴、白唇鹿等。名贵药材有雪莲、党参、麻黄等。
51.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青海省玉树县,1984年建立,面积1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黑颈鹤等水禽及栖息地。
52.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1984年建立,面积13000余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腾格里沙漠景观、自然沙尘植被及其野生动物。植物有422种,野生动物有150余种,该保护区中国每一个具有沙漠生态特点,并取得良好治成果的自然保护区,是干旱沙漠生物资源“储存库”。
53.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部,1982年建立,面积6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干旱区森林生态系统、青海云杉、杜松、马鹿、盘羊、黑鹳。植物有400多种,山上部以云杉为优势种,中部以油松、山杨为主,灌木以丁竿、小叶忍冬居多。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岩羊、蓝马鸡等10多种。是典型的温带草原与荒漠的过渡地带。
54.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1983年建立,面积450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接近原始状态的高原生态系统及其珍稀高原动物。野生动物有50多种,大、中型有蹄类和啮齿类动物繁盛,动物区系以青藏高原特有种和山地广布开型动物为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地牦牛藏野驴、藏羚羊的数量较多。
55.巴音布鲁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1980年建立,面积10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天鹅等珍稀水禽、沼泽环境。每年春季,有万余只天鹅和数十万只水禽飞来这里,繁殖后代。鸟类有7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7种。
56.哈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1980年建立,面积25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寒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高等植物540多种,是中国温带草原区域中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寒温带及荒漠区动物有1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雪豹、盘羊、丹顶鹤、天鹅等。湖中有鱼类10余种。
57.新缰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县,1990年建立,面积21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垂直景观及珍稀动植物。野生动物有16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棕熊、北山羊、黑鹳25种。药用植物较多,如贝母、雪莲、肉苁蓉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3:29
这是我查资料后总结的一点东西:湿地知多少
1、什么是湿地?
一般人认为湿地就是沼泽、泥炭地、滩涂等地带。但是《湿地公约》中对"湿地"是这样定义的:湿地系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因此,湿地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泥炭地、滩涂等,还包括河流、湖泊、池塘、水库、稻田、湿草甸、河口三角湾、三角洲、珊瑚礁、以及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区。
2、 湿地的功能
湿地是富饶的物种基因库,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它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占全球自然资源总值的45%。湿地在抵御洪水、减缓径流、促淤造陆、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防止土地盐碱化、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着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例如湿地提供了世界鱼类总产量的近2/3。同时,湿地还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并确定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下面就湿地的蓄水等功能举几个例子。
美洲红树林沼泽地是典型的热带湿地。部分没入水中的红树树根在水下不断扩张,以截留水中沉积物并使其不被潮水冲入大海。人们有意地将红树种植在陆海交界处以稳固海岸,保护沿岸人民免受强风大浪的袭击。种植红树可以形成一片平静的水域,鱼儿在此产卵,野生生物在此藏身,本地人也可籍此种植红树生产木炭、养蜂等谋得各种生计。
湿地是地球的“蓄水池”,降雨量大时,能够有效实现对雨水的存储、缓冲,干旱时又能将所存储的水逐步释放,起到蓄洪抗旱的作用。中国第一个红树林博士、湿地问题专家范航清强调,湿地作为“蓄水池”不仅仅有物理上的意义,更是有着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基因库”。范航清指出,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使它具备了更多的功能,比如湿地中的许多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金属和某些有害物质,很多植物还能参与解毒过程,对污染物质进行吸收、代谢、分解、积累,从而起到了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
湿地还能给人们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中科院院士、著名红树林湿地保护专家林鹏教授发现,一些沿海地区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而铲掉了海边的红树林,转而进行围垦造田,结果没想到农民的收入反而下降了。
3.湿地的利用途径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富饶的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调节功能,极具开发利用价值。湿地利用途径有:1、围垦造田从事农业生产;2、开垦湿地作盐田、虾池、鱼塘等,近海滩涂可开展围海养鱼;3、开发湿地为芦苇生产基地,或作草场、放牧场;4、改造利用森林沼泽地,排水育林;5、开采泥碳,用作能源材料,或作肥料、医药、建材等用。湿地是鸟类、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许多鱼类和野生动物群体(包括一些珍稀、濒危和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物种)都要依靠湿地生存。如三分之二人类食用的大西洋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以及约50 %受到威胁的濒危物种,都要在湿地摄食、栖息和繁殖。湿地对于地球水循环非常重要,它可调节水的流量,对水中的沉淀物、污染物和杂物进行过滤,改善水资源的质量。湿地和森林一样,可大大减轻洪水灾害。当洪水泛滥时可减慢洪水流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沿海暴风雨袭来时,可保护海岸不受破坏和侵蚀。所以,湿地环境的防灾潜在价值远远高于其农业利用价值。
4. 湿地的研究范围
湿地的开发利用,不仅可缓解人口增长与粮食、能源等资源间的矛盾,而且有助于环境的保护和自然灾害的防治,所以湿地研究一直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湿地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它包括:1、湿地分类系统和形成变化规律的研究,如形成条件、发育过程、演化模式等;2、不同类型湿地资源及其动态变化研究,如动态变化监测,资源潜力研究分析等;3、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动物资源的研究,如珍稀、濒危动植物分布及各种影响因素,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学和行为学,就地保护、异地保护与引回大自然,植被演化、物质环境、土壤环境变化规律等;4、人类活动对湿地环境的影响、湿地保护及资源持续利用研究,如湿地开垦前后土壤化学场变化,不同开发利用途径的环境效应,大型水利工程对湿地资源与环境的影响,保护与持续利用优化模式的试验与示范等。
5.中国湿地状况
我国现有湿地面积3848万公顷,在世界上仅次于加拿大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亚洲湿地类型最齐全、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湿地的类型较多除苔原湿地外,几乎拥有《湿地公约》中划分的所有湿地类型,并拥有独特的青藏高寒高原湿地。我国的湿地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全国各地都有分布,总面积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1%以上。
我国湿地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内陆湿地中的高等植物至少有1540种,高等动物约有1500种,其中有水禽300余种,约占我国鸟类总种数的1/4,并且有许多为我国特有种和世界性的珍稀濒危种。保护我国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尽管我国的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带来的与日俱增的压力。一些湿地遭到不适当的围垦开发,淤积、污染、过度排涝等导致湿地数量、面积和资源日益减少,功能和效益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从1950年到1980年的30年间,中国的自然湖泊从2800个减少到2500个。湖北的”千湖之省”的美誉已成历史,“八百里”洞庭湖也已由1949年4350平方公里缩小至今日2000平方公里左右。由于湖面萎缩,调蓄水能力差,洪涝灾害日益严重。工业废水和污水排放,使许多河湖(如巢湖、滇池等)湿地及沿海水域水质恶化,加速某些湿地水体富营养化和寄生湿地水体富营养化和寄生虫的流行。
由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投入不足,基础研究薄弱,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还不强,严重地影响了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保护湿地资源和环境,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我国已成立了专门从事湿地研究的“中国湿地研究中心”,这标志着我国湿地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批准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确定,我国将于2004年至2010年投资建设225个湿地保护区,使我国成为湿地保护和管理的先进国家。
6、我国的湿地保护
我国对湿地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1992年,我国*加入了《湿地公约》,这是我国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94年我国*将“中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项目纳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把我国的湿地保护提到了优先发展的地位,在履行《湿地公约》、加强湿地资源保护、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人才培养、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专家认为我们应树立生态观念保护湿地,其中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资源的最有效措施之一。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目前全国已建立了700多处自然保护区,其中有152处属于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生态系统和湿地资源,保护了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为开展科研、教学和发展当地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29处,此外吉林的向海、黑龙江的扎龙、江西的鄱阳湖、湖南的洞庭湖、青海的鸟岛、海南的东港寨等6处自然保护区还加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997年,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在香港回归后,成为我国第七个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自然保护区。
专家呼吁,要做好湿地保护工作,一是要加快湿地保*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制订科学、完善的湿地保护规划;二要大力开展湿地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尤其要重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保护好城市湿地。
7、国际合作及协议
湿地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湿地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保护全球湿地及湿地生物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和国际社会之间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签订了一系列有关的协议或协定。1980年中国正式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92年签署了《湿地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我国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国开发署(UNDP),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等国际机构与组织在湿地野生动物保护,湿地调查,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和人才培训等方面也进行了合作。此外,林业部分别与湿地国际亚太组织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达成合作谅解备忘录,农业部与美国*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签订了"中美自然保护协定书",为保护湿地,保护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做出最大努力。
湿地公约简介
湿地公约(The Convention on Wetlands)1971年在伊朗小城拉姆萨尔(Ramsar)签订的,故该公约又称拉姆萨尔公约。公约的全名是:“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它是一个*间公约,是湿地保护及其资源合理利用国家行动和国际合作框架。现在有130个缔约方,共有1140个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积9170万公顷。
湿地国际简介
湿地国际创建于1995年,其宗旨是: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研究,信息交流和保护活动,维持和恢复湿地,保护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造福子孙后代。湿地国际总部在荷兰,下属3个联系松散的区域机构,即湿地国际非洲、欧洲和中东组织,湿地国际亚太组织和湿地国际美洲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