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4 06: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1:18
模压成型工艺按增强材料物态和模压料品种可分为如下几种:
(1)纤维料模压法:将经预混或预浸的纤维状模压料,投入到金属模具内,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成型复合材料制品。
(2)碎布料模压法:将浸过树脂胶液的玻璃纤维布或其它织物,如麻布、有机纤维布、石棉布或棉布等的边角料切成碎块,然后在模具中加温加压成型复合材料制品。此法适于成型形状简单性能要求一般的制品。
(3)织物模压法:将预先织成所需形状的两维或三维织物浸渍树脂胶液,然后放入金属模具中加热加压成型为复合材料制品。
(4)层压模压法:将预浸过树脂胶液的玻璃纤维布或其它织物,裁剪成所需的形状,然后在金属模具中经加温或加压成型复合材料制品。
(5)缠绕模压法:将预浸过树脂胶液的连续纤维或布(带),通过专用缠绕机提供一定的张力和温度,缠在芯模上,再放入模具中进行加温加压成型复合材料制品。
(6)片状塑料(SMC)模压法:将SMC片材按制品尺寸、形状、厚度等要求裁剪下料,然后将多层片材叠合后放入金属模具中加热加压成型制品。
(7)预成型坯料模压法:先将短切纤维制成品形状和尺寸相似的预成型坯料,将其放入金属模具中,然后向模具中注入配制好的粘结剂(树脂混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成型。
(8)定向辅设模压:将单向预浸料制品主应力方向取向铺设,然后模压成型,制品中纤维含量可达70%,适用于成型单向强度要求高的制品。
(9)模塑粉模压法:模塑粉主要由树脂、填料、固化剂、着色剂和脱模剂等构成。其中的树脂主要是热固性树脂(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氨基树脂等),分子量高、流动性差、熔融温度很高的难于注射和挤出成型的热塑性树脂也可制成模塑粉。模塑粉和其他模压料的成型工艺基本相同,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不含增强材料,故其制品强度较低,主要用于次受力件。
(10)吸附预成型坯模压法:采用吸附法(空气吸附或湿浆吸附)预先将玻璃纤维制成与模压成型制品结构相似的预成型坯,然后把其置于模具内,并在其上倒入树脂糊,在一定的温度与压力下成型。此法采用的材料成本较低,可采用较长的短切纤维,适于成型形状较复杂的制品,可以实现自动化,但设备费用较高。
(11)团状模塑料模压法:团状模塑料(BMC)是一种纤维增强的热固性塑料,且通常是一种由不饱和聚酯树脂、短切纤维、填料以及各种添加剂构成的、经充分混合而成的团状预浸料。BMC中加入有低收缩添加剂,从而大大改善了制品的外观性能BMC。
(12)毡料模压法:此法采用树脂(多数为酚醛树脂)浸渍玻璃纤维毡,然后烘干为预浸毡,并把其裁剪成所需形状后置于模具内,加热加压成型为制品。此法适于成型形状较简、单厚度变化不大的薄壁大型制品。
模压成型的工艺流程:
(1)加料:按照需要往模具内加入规定量的材料,而加料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制品的密度与尺寸等。加料量多则制品毛边厚,尺寸准确度差,难以脱模,并可能损坏模具;加料量少则制品不紧密,光泽性差,甚至造成缺料而产生废品。
(2)闭模:加料完后即使阳模和阴模相闭合。合模时先用快速,待阴,阳模快接触时改为慢速。先快后慢的操作方法有利于缩短非生产时间,防止模具擦伤,避免模槽中原料因合模过快而被空气带出,甚至使嵌件位移,成型杆遭到破坏。待模具闭合即可增大压力对原料加热加压。
(3)排气:模压热固性塑料时,常有水分和低分子物放出,为了排除这些低分子物、挥发物及模内空气等,在塑料模的模腔内塑料反应进行至适当时间后,可卸压松模排气一很短的时间。排气操作能缩短固化时间和提高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避免制品内部出现分层和气泡;但排气过早、迟早都不行,过早达不到排气目的;过迟则因物料表面已固化气体排不出。
(4)固化:热固性塑料的固化是在模压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使树脂的缩聚反应达到要求的交联程度,使制品具有所要求的物理机械性能为准。固化速率不高的塑料也可在制品能够完整地脱模时固化就暂告结束,然后再用后处理来完成全部固化过程;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模压固化时间通常为保压保温时间,一般30秒至数分钟不等,多数不超过30分钟。过长或过短的固化时间对制品的性能都有影响。
(5)脱模:脱模通常是靠顶出杆来完成的。带有成型杆或者某些嵌件的制品应先用专门工具将成型杆等宁脱,然后进行脱模。
(6)模具吹洗:脱模后,通常用压缩空气吹洗模腔和模具的模面,如果模具上的固着物较紧,还可用铜刀或铜刷清理,甚至需要用抛光剂刷等。
(7)后处理:为了进一步提高制品的质量,热固性塑料制品脱模后也常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后处理。后处理能使塑料固化更加的完全;同时减少或消除制品的内应力,减少制品中的水分及挥发物等,有利于提高制品的电性能及强度。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