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什么斯大林主义,根本不存在斯大林主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4 06:5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9 08:14
在中国只承认马列主义,从来没有提出过斯大林主义,斯大林在前苏联也被赫鲁晓夫全盘否定了,斯大林主义本身就没有兴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9 08:15
确实不是,苏联东欧就是证明(但苏联东欧只能证明是斯大林主义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和马列主义的失败,注意区别)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9 08:15
斯大林 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 * 、 经济 *。
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
它形成的标志为苏联1936年*的通过。
1、经济方面的特点 斯大林模式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它*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并片面发展重工业,过多剥夺农民和*居民生活,实行高积累,多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
2、*方面的特点 权力高度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党管理一切,直接发布命令;管理一切国家事务,民主法制不健全,领导的终身制,基本不受群众的监督,最后形成个*力的高度集中。
1、积极影响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斯大林模式”创立是取决于当时苏联极为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方式,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 发达国家 的过程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消极影响 但是这种高度集权不仅以自由市场的不发达作为自己存在的理由,而且为了保全自身,而通过经济资源的绝对垄断,*市场因素的发展来巩固自身。斯大林模式要求国家对经济运行的绝对控制,也就要求空前的国家专政机关作为后盾。于是必然出现出现党政不分、权力高度集中、 * 与 家长制 作风盛行的现象,因为这些不过是巩固国家统治的方式而已。斯大林模式和 民主 、现代法制是完全不相容的。
苏式社会主义的国有化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有化的区别在于,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不发达的情况下,通过国家作为后盾的方法来壮大资本,同时资本必须由国家实行绝对控制;社会主义国有化旨在*和消灭资本,以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来代替资本关系,生产资料的控制权将逐渐由社会接管,并且这一切建立在资本关系发达并走向衰落的历史条件下。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斯大林模式的命运。随着过度集中的*和日益发展的市场因素的对抗性矛盾走向顶点,斯大林*最终走向崩溃。
在空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掩盖着经济效率极低的现实,这表现在: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第五,国家对经济资源的垄断,造成国家机关内*滋生。所以这种经济增长必然是不可持续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模式的一系列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并最终造成了苏联1991年解体。
中国在*之后,远离了斯大林主义道路,走出了比赫鲁晓夫走的更远的改革开放道路。1986年,使苏联解体的苏共末代总*戈尔巴乔夫再次放开火力用激烈语气攻击侮辱斯大林,称他是杀人魔王、**狂、权力集中狂和战争罪犯,甚至开始攻击列宁是野心煽动家。1989年以后,世界上只剩下一个沿用斯大林模式的国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哪里有什么斯大林主义,根本不存在斯大林主义
在中国只承认马列主义,从来没有提出过斯大林主义,斯大林在前苏联也被赫鲁晓夫全盘否定了,斯大林主义本身就没有兴起。
赫鲁晓夫为何全盘否定斯大林?
客观的讲,赫鲁晓夫指出的问题,的确在苏联存在,也的确对苏联的国家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但是,作出秘密报告,并大义凛然指责斯大林的赫鲁晓夫,在斯大林时代却是斯大林最积极的支持者,斯大林发起的大清洗,赫鲁晓夫也是最积极的鼓吹者和行动者。斯大林和赫鲁晓夫 那么,为什么在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上台后,...
斯大林主义78年后
中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摆脱了斯大林主义的影子,选择了一条更为开放和进步的道路。这一转折点始于1986年,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批判体系中发出了强烈的声音,他严厉指责斯大林,称其为滥杀无辜的暴君、心理失常的虐待者、权力集中的痴迷者,以及战争的罪魁祸首。他还进一步将矛头指向列宁,认为他是煽动野...
梅德韦杰夫全盘否定斯大林
斯大林有功有过,但谁要全盘否定斯大林,那必然大错特错。
斯大林主义是什么
“斯大林模式”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 发达国家 的过程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消极影响 但是这种高度集权不仅以自由市场的不发达作为自己存在的理由,而且为了保全自身,而通过经济资源的绝对垄断,限制市场因素的发展。斯大林模式要求国家对经济运行的绝对控制,也就要求空前的国家专政机关作为后盾。
斯大林主义的政策
斯大林主义是指控制苏联和受苏联影响的社会主义阵营内的国家, 在约瑟夫·斯大林统治下及其之后的共产主义理论。但在事实上,斯大林自己并不承认自己创立了什么主义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列,一直以来斯大林都认为自己是列宁的学生。斯大林主义是西方反共势力强加给斯大林的。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如果一定要说什么...
去斯大林化的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化
赫鲁晓夫在恢复集体领导原则的口号下进行反对斯大林的运动,指责斯大林破坏了这一原则。实际上赫鲁晓夫以最令人愤怒的方式破坏了集体讨论和作出决议的原则。不论哪一个苏联领导人都不像赫鲁晓夫那样好把自己的想法粗暴地强加于别人。赫鲁晓夫动辄用指责“斯大林主义”来恐吓自己的同事,消灭一点一滴独立思考、勇敢大胆、积极...
为何说「共产主义没有失败,失败的是斯大林式的共产主义」?
斯大林式的共产主义包含了一些极为严重的、必须彻底纠正的、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错误。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而是一个官僚化的次等工人政权,一个由掌权派控制剥削的非资本主义政权。主要贡献:1、苏联民族政策的基础,主要见于斯大林1913年的著作《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 ,曾被...
当代俄罗斯人如何评价斯大林?
不可否认,官僚主义在俄罗斯社会还是大有市场的,它滋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包括大大小小的腐败问题。大多数人认为这是斯大林体制遗留的不可克服的缺点,它像一张“千层饼”,大小官员被古怪又有序地安置在里边,操纵着人民和人民的意识。很显然,将由国家现存体制的弊病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矛盾全部归罪为...
如何看待斯大林同列宁主义之间的关系
名词“斯大林主义”最早由拉扎尔·卡冈诺维奇提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自居的斯大林本人从未使用过这个词汇。 里昂·托洛茨基称斯大林主义体制为独裁政策,这个解释被反对斯大林主义的评论家们广泛运用。 斯大林主义还经常被称为“红色法西斯主义”,该称呼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1945年后的美国使用尤其普遍。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