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代以后鸡头壶就消失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4 05: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5:31
唐代以后鸡头壶就消失的原因是——战乱及陪葬。
一、鸡头壶始见于晋朝,延续到唐初。又叫鸡首壶。(出自宝瓷林)晋朝叫“罂”。鸡头壶以嘴作鸡首状而得名。
一般是在小盘口壶的肩部一面贴鸡头,一面贴鸡尾,头尾对称。鸡头多位实心,为扶手和装饰用。
多部分用作陪葬。
二、鸡头壶是一种造型极为特殊的“壶”,因壶肩部塑有鸡头而得名,是南北方早期瓷器的主要造型之一。鸡头壶最早出现在三国末年,流行于两晋至隋代,唐代以后,鸡头壶就逐渐消失了,这就是为什么鸡头壶弥足珍贵的原因。
早期的鸡头壶通常是在壶的肩部对称地贴饰鸡头和鸡尾,鸡头短小,无颈,且与壶体不通,只起到装饰作用。到了东晋时,鸡头壶较之以前的造型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壶体变大,其次鸡头由装饰物变为具有实用性的张口、引颈的壶流,而鸡尾则变为圆形长柄,更加方便使用。东晋晚期,壶的曲柄出现了龙首柄的样式。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这件鸡头壶,就是典型的东晋时期鸡头壶造型,更为难得的是这件鸡头壶,通体施黑釉,釉层浑厚,釉面莹润无瑕,色黑如漆。这件黑釉鸡头壶为德清窑烧造,东晋黑釉瓷以德清窑烧造者为最佳。德清窑位于今浙江省德清县境内,是发现最早的烧造黑瓷的窑场之一,不过窑厂历史很短,始于东晋,衰于南朝,仅有一百多年的陶瓷生产历史。即便如此,德清窑因其烧造的瓷器釉面莹润,釉色纯正,特别是其烧造的黑瓷更是别具一格,成为颇具声誉的特殊瓷窑。
三、鸡头壶简介:
"鸡首壶"的名称得自于壶嘴流部的鸡首形装饰。这件中国东部浙江省德清县的东晋时期(公元317~420年)黑釉鸡首壶,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件,反映出当时陶瓷烧造、装饰工艺的辉煌出土于成就。黑釉鸡首壶高17厘米,口径7厘米。壶的颈部纤细、腹部浑圆、平底。肩的一侧为凸起的鸡首形壶嘴,另一侧为曲形把手,连接口部与肩部。壶肩部另外两侧各有一桥形方系,系孔可以穿绳。此壶造型别致新颖,鸡首上昂,仿佛正在引颈眺望,与把手一高一低,遥相呼应,既庄重古朴,又使整个外形曲线流畅生动。壶身通体施有黑釉,釉层丰厚,釉色均匀纯净,其乌黑光亮的色泽产生出漆器般的艺术效果。此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四、鸡头壶的历史:
鸡首壶最早出现于西晋时期(公元265~316年),由浙江地区的越窑首先创制。到东晋时,鸡首部分的作用逐渐由装饰性变为实用性,鸡首与壶腹相通,成为可以出水的流部。至唐代(公元618~907年)初年,鸡首壶被新出现的执壶所替代,逐渐消亡。"鸡"与"吉"谐音,鸡首壶延续使用了数百年,反映出在那段战乱频繁的年代里,人们对吉祥安宁生活的祈望。
鸡首壶流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瓷器大发展的时期。由于连年战乱,大批中原居民和士族地主纷纷南下,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制瓷工艺逐步提高,北方瓷系出现,从此我国制瓷业形成南北两大系统,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在南方,以瓷器制造为主的手工业进入迅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奠基于东汉的青瓷烧造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东南沿海的江、浙、闽,长江中下游的川、鄂、湘、赣都相继设立瓷窑,著名的越窑、德清窑、洪州窑、瓯窑、婺州窑、岳州窑等先后出现。这一时期的瓷器种类也不断增加,除罐、尊、壶、碗、盘、洗、耳杯等外,还有鸡首壶、香熏、唾盂、虎子、砚台、镇墓兽、莲花尊、猪圈、鸡笼、灶、多格盒、水注等等。装饰内容也更为丰富,堆塑、贴花、模印、
刻划、镂孔、施彩等工艺的使用,使得瓷器造型生动,样式繁多。有的将整个器形做成动物形状,如卧羊形、蛙形等,有的则捏塑动物头部,如鸡头、羊头、虎头等为装饰,以祈求吉祥和辟邪。后者占了动物类装饰内容的绝大部分,鸡首壶即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