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是一项什么制度?他和今天我国的公*有什么区别? 急~ 好 加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4 16:0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1:43
科举制是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体现的是“学而优则仕”。科考成绩优秀的可以直接为官,且以后的仕途发展前景很好。
现在我国的*实行的是委任制。委任制是由上级组织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直接任命下级领导干部的一种干部任用的形式。它是目前我们国家的一种主要的普遍的干部任命制度。除了党和*的主要领导干部以外,其他人员(除了需要选举产生的以外)也可实行委任制。按《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暂行规定》要求,国家公务员职务实行委任制,部分职务实行聘任制。委任制,是指依法由任免机关在其任免权限内确定符合职务资格条件的人选,委派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制度。在我国,是由本级*常委会、本级*、上级主管部门、派出的*机关或部门,依法委派人员担任领导职务的制度。委任制,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统一,行动迅速,尤其适合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但选人视野窄小,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委任制的实质是由领导决定人选。领导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先由有关部门对拟任干部进行考核、审查,然后由领导任命。我们的委任制是由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党和*的组织(人事)部门来实施的,是在群众路线的基础上委任的,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公*制度是我国的公*选聘制度(招录制度)的简称。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现行的国家公务员制度明确规定了必须通过严格、公正的考试程序,方能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从而结束了公务员选拔的非制度性、非程序性和随意性。这无疑是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巨大进步。
科举制度与公*制度的比较
(一)考试内容和录用程序
历史往往出现轮回的现象,科举制废除百年之后,在中国的土地上又出现了国家公务员“逢进必考”的制度。其一,国家公务员的考试不是考学(即并非升入高一级学校的考试),而是考官(即通过考试选拔国家公务员)—从这一意义上讲,两者之间的目的是完全相同的。其二,都是通过公正严格(至少在理论上)的文化考试,选优劣汰,使考试中的胜出者进入社会管理阶层—从这一意义上讲,两者之间的手段也是完全相同的。唯一的区别只是在考试的内容方面—科举是考八股文,而现在举行的公*则要涉及*、经济、文化、社会和管理诸多方面的科学知识。
公*一般分为口试和笔试两种。而像美国等国除了口、笔试外,还对某些技术人员进行实际操作的考试。考试内容注重实际,强调能力,并注意通才和专才相结合,对不同类型的公务员进行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考试;录用程序相对也比较简单,大体分为四阶段:即,招考、考试、选用和试用。而中国的科举考试虽也有口、笔两试,但考试内容严重脱离实际,不注重能力,只局限于四书、五经、诗词歌赋,鼓励死记硬背,八股文风,泛滥成灾,往往造成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局面。考试录用程序更是纷繁复杂,层级较多。拿清朝来说,它的录试要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和任用这样一个过程,往往一个人取得最后的成功要耗费了大半生的时光,甚至一个人到老也不能及第。
通过以上简单的比较,我们便不难明白,只要稍作理性思考,便不能将科举制全盘否定,科举制的形成和被固定为一项国家制度,并非是人力的主观设计,而是在多种方法比较中最优选择的结果。同样,科举制度延续1300余年,也决非任何封建帝王,统治阶级刻意维系所能得逞,而是它本身相对的合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自然达到的结果。
(二)官吏考核和晋升方式
现代公务员在考核过程中一般都遵循这样一些原则:民主公开原则、客观公正原则和保障原则(指公务员对不公平的考核评语有申诉的权利,甚至向*提起诉讼)。晋升也通常是由考试晋升、考核晋升和年资晋升这几种方式组成。这些做法的目的很显然是为了确保对公务员在考核和晋升上的合理和客观。而科举制下的官吏考核和晋升固然有许多和西方文官制度下在*的考核和晋升方面相同的好的原则和方式,但由于处于封建社会人治的大环境下,所以在操作时,往往带有的是更多的人情关系烙印。考核官吏往往不是根据被考核者的能力和实绩,而是根据考核官吏者自己的喜好、憎恶和与其的关系来作出判定。中国历史上,像范仲淹、欧阳修等由于遭到不公正考核而不能升迁、甚至贬谪的*不计其数,这不仅使大量有才、有识志士不能脱颖而出,人尽其才,而且也加剧了各个朝代的灭亡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社会的转型,无论经济*还是**都相应发生了重大深刻的变化。公务员制度的确立便是其中之一。现行的国家公务员制度明确规定了必须通过严格、公正的考试程序,方能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从而结束了公务员选拔的非制度性、非程序性和随意性。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与古代的科举制相比,这种考试对应试者尚有一些预设的条件,如文化程度(即大专以上文凭)、身份条件(如户口所在地、应试者先前的职业)……等等方面的*。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应当汲取古代科举制的优点:即摒弃一切先决条件,使国家的行政机构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凡有志于做公务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哪怕他没有大专文凭、户口也不在本地、是工人农民或从事其他社会职业……都可以参与考试。这样才能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同时扩大人才选择的范围。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做会使应试人数大大增加,不利于操作管理。其实这种顾虑是多余的,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人们选择职业的范围比古代宽广得多,愿意参加公*的人决不可能很多。而且即使参考的人很多,也必须坚持考试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原则。
(三)法规、制度层面
中国的科举制由于是出现在等级森严,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皇帝的口谕、圣旨就是法令,所以它带有了很强的随意性和人治化的内容,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完整制度和法规。科举往往随着皇帝的意志变动而变动,可废可立,可举可停。以宋代为例,自宋太祖开宝七年(公元974年)至宋仁宗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宋代建国已有97年,而科举仅有44次。
西方公务员制度,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有了其法制化、正规化的内容。每个国家在有公务员制度的同时,都有相关的公务员制度主体法规。如英国1855的《关于录用王国*文官的枢密院令》、美国1883年的《彭德尔顿法》、法国1946年的《公务员总章程》、德国1953年的《联邦*法》。这些法规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了公务员制度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目前我国与公务员制度有关的法规是1993年8月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这个条例与西方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相比,不仅在数量上不够,而且在内容上也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加快与公务员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一方面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公务员管理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的内在需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21:44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1988年3月,为进一步加强*人事工作,更好地推行公务员制度,*决定成立国家人事部。人事部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公务员制度开始向实施阶段过渡。
考的内容不一样吧,科举考四书五经这应该是最大的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