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九回学生大闹学堂。对这件事情的感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4 15:23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9:41
贾宝玉终于又上学了!
荣国府里是一番高兴。上自贾母,下至丫环、书僮,都忙碌开了。老太太不但殷勤“嘱咐”宝玉,还和宝玉的陪读秦钟“说话儿”。说什么呢?自然是叮嘱的话,因为她最怕“家学里子弟太多,生恐大家淘气”,所以显得十分不放心。在见王夫人时,书中没有叙述这位母亲说了什么,但她叮咛几句是免不了的。大丫环袭人呢,“早把书笔文物包好,收拾的停停妥妥”,什么大毛衣服,什么脚炉手炉的炭,考虑得十分周到。嘴上还说:“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至于宝玉去告别“并唠叨了半日”的唯一的那位姐妹——这位从不说“仕途经济”之类“混账话”的林黛玉,虽免不了仍语带讥讽,却也说了句很实在的安慰话——“我不能送你了。”
就这样,宝玉在李贵、茗烟等七八个仆人、书僮的簇拥下,去“不过一里之遥”的义学上学去了。
像贾府这样声势显赫的富贵人家,宝玉上学确实是一件关系重大的事。按照封建宗法制的规矩,虽然贾政有好几个儿孙,但只有宝玉是嫡系的,是荣府的合法继承人。宝玉只有学而优,走“仕途经济”的路,才是上进的路,也才是贾母、贾政们所希望的正道。
其实,宝玉先前是上过学的,但不是贾代儒掌塾的义学,而是请“业师”授《诗经》古文之类的家塾。《红楼梦》第七回,贾宝玉对秦钟说:“业师上年回家去了,也现荒废着呢。”上年回去,现在是什么时候了?用得着脚炉、手炉的天气,怕是冬天了吧,至少也有快一年了。业师什么原因要回去这么长时间,曹雪芹没有交代,但通过贾政的口说了:“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以贾政如此咬牙切齿的神态来看,宝玉的懒惰气走了老师也说不定,而且后来也没有再见这位老师“上来”。
《红楼梦》第五回写到宝玉倦怠,欲睡中觉时,有这样一段话:侄媳“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转载自百分网http://www.oh100.com,请保留此标记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原来这些字画都是劝人勤学苦读,学会处事做人的。
宝玉这次上学,一反常态,似乎很乐意,其实这是没法子的事,是奉贾政之命的。他不是对秦钟说吗,“家父之意,亦欲暂送我去温习旧书”。而现今有这样一个伴读,既交了朋友,有了淘气伙伴,“常相谈聚”,对父母也有个交代,岂不两全其美,所以积极主动。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因俊俏难为友,正为风流始读书” 。而非真的回心转意,想求学上进了。
为什么宝玉会如此厌恶读书呢?小孩子贪玩,那是天性,也不至于到如此深恶痛绝。况且宝玉“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语);“天分高明,性情颖慧”(第五回,仙姑语)。
是贾政、贾母的“教育”,让宝玉“纵然失了家”也不愿读书!
先说贾政。是他亲手把儿子“培养”成了自己的对立面的,造就了这种叛逆性格。
说实在的,贾政是多么希望儿子“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当塾掌称赞儿子“专能对对联”,知道宝玉“有些歪才情”时,内心是很高兴的。但就是因为周岁时的那次“抓周”,给他投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小孩子看见红红绿绿的脂粉钗环,去抓来玩,原也很正常,不必太在心,但贾政不但“大怒”,心中“大不喜悦”,而且还说:“将来酒色之徒耳!”随着宝玉的长大,越来越觉得离自己的期望值相去甚远,所以他是“横挑鼻子竖挑眼”,料定他“不长进”。多么可笑,又多么荒唐!“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明明是贾政叫他来露一手,但题的七八处,他大多不满意,即使内心同意,口里也“畜生”、“该死的奴才”、“扠出去!”骂个不绝。发展到第三十三回,终于捋袖上阵,亲自抡起大板狠命打去,还要拿绳子来勒死。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本文由百分网提供,原文地址:http://www.oh100.com/a/201202/5815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9:42
第九回主要故事情节是 宝玉秦中入学,在学期间由于宝玉、秦中相貌生得好且宝玉家境好所以招惹人妒忌,族中人惹不起宝玉加之秦中于“香怜”交好加之贾瑞处理不公,引发学堂内的一场大混战,最后以金荣*磕头道歉而告一段落(后两句引用的一楼的) 我说说对这回的理解吧:1.反应出封建社会的等级的森严。2.刻画了宝玉的真实性,也就是说出了宝玉的性格的缺陷。3.体现了当时社会(也是现在社会)人们的趋炎附势,巴结讨好的习性追问能不能有点自己的话?一两句稍微好点的
追答1.反应出封建社会的等级的森严。2.刻画了宝玉的真实性,也就是说出了宝玉的性格的缺陷。3.体现了当时社会(也是现在社会)人们的趋炎附势,巴结讨好的习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9:42
第九回乍看很脏。再看很脏。三看还是很脏。好好的学堂,被一起下流人物搞成了猎艳之所;好好的人,会为了贪图薛蟠的银钱吃穿而甘愿献身于他。只是既下定决心一回一回将读书笔记写下去,总不能绕第九回而行之,故,仍旧忍着恶心读了几遍,也便从这肮脏中读出了一片净土。追问有没有通俗易懂的?
追答第九回中宝玉上学了,荣国府里是一番高兴。像贾府这样声势显赫的富贵人家,宝玉上学确实是一件关系重大的事。上自贾母,下至丫环、书僮,都忙碌开了。老太太不但殷勤“嘱咐”宝玉,还和宝玉的陪读秦钟“说话儿”。说什么呢?自然是叮嘱的话,因为她最怕“家学里子弟太多,生恐大家淘气”,所以显得十分不放心。在见王夫人时,书中没有叙述这位母亲说了什么,但她叮咛几句是免不了的。大丫环袭人呢,“早把书笔文物包好,收拾的停停妥妥”,什么大毛衣服,什么脚炉手炉的炭,考虑得十分周到。嘴上还说:“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有一个小花絮,当然就是宝玉忽想起未辞黛玉,因又忙至黛玉房中,来告别“并唠叨了半日”的唯一的那位姐妹。彼时黛玉才在窗下对镜理妆,听宝玉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我不能送你了.”这位从不说“仕途经济”之类“混账话”的林黛玉,虽免不了仍语带讥讽,却也说了句很实在的安慰话。每次看了我都会心一笑,多么美好的感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9:43
我去告你追问脑残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