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洞庭湖的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4 20:2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1:28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1)张丞相:指九龄。诗题一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湖水平:是说八月洞庭湖水上涨,与岸齐平。(3)涵虚:指澄澈空明的湖水。混:混同,浑然一体的意思。太清:天空。这句是说,水天一色,那湛蓝的天空和清澄的湖水已浑然一体了。(4)气蒸:指湖上水气蒸腾,一片弥漫。云梦泽:水泽名,古代本为二泽顺洞庭湖北岸,今湖南湖北二省境内。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合称云梦泽,今大部淤积为陆地。(5)撼:摇动。岳阳城:今湖南省岳阳市,位于洞庭湖东岸。(6)济:渡。楫(ji及):划船的橹。(7)端居:安居,闲居,这里指隐居。耻圣明:有愧于当今圣明之世。这句是说,生在当今太平盛世却无所作为,因此感到羞愧。(8)垂钓者:钓鱼的人,这里用以比喻作官的人。(9)羡鱼情:比喻自己有出仕的愿望。这意思是希望得到张九龄的援引。《淮南子·说林训》:“临渊羡鱼,不若归家织网。”又《汉书·董仲舒传》;“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简要评析]
这是作者在长安遭到冷遇,回到襄阳后,又南游洞庭时,因面对波澜壮阔的湖水,不禁激起自己求仕的壮志,就写了这首赠给张九龄的求荐诗。因此这是一首充满比兴意味的诗。这在唐代,已成为当时的一般知识分子登科出仕的必要手段,孟浩然也是为了这个目的。诗的前四句,境界恢宏,气象万千,体现了生机勃勃的盛唐气象,并为后半首求仕无门的比喻作好形象上的铺垫。从眼前浩瀚的洞庭湖写起,笔力雄健,写景壮阔,是全诗中最精彩的部分,特别是第二联,气象雄浑,惊心动魄。八月的洞庭湖,水势盛涨,几与岸平;天容水色,浑然一体。那湖面上滚滚蒸腾的云气,一片弥漫,笼罩着整体云梦巨泽;那浩渺无边的波涛,汹涌澎湃,巍峨的岳阳城也震动了,这是何等的气势和力量。后四句因景即情,用“欲济无舟楫”抒情拟景,表达自己不得志的惆怅。因为自己出仕并非为了个人利禄,而是觉得在这清平时世,闲居是羞耻的,很想有所作为,所以说“端居耻圣明”。诗的末联,就势表述了自己虽然急于求仕,但却不能象“垂钓者”那样去“垂钓”,去做出一番事业,因而深深感感到了“徒有羡鱼情”的苦闷和彷徨。这意思就是希望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援引,以便为国出力,不至于老死山林而无所事事,这是一种积极的求用于世的思想。尾联引用典故进一步抒发自己因无官位而不得施展才能的淡淡幽怨,再表急于求仕之心。全诗气象恢宏,比兴巧妙。虽有干谒之意,但写得得体,措辞不卑不亢,没有丝毫寒乞相,语意含蓄委婉,情景浑融,情格并高。
过南岳入洞庭湖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排】
洪波忽争道,岸转异江湖。鄂渚分云树,衡山引舳舻。
翠牙穿裛桨,碧节上寒蒲。病渴身何去,春生力更无。
壤童犁雨雪,渔屋架泥涂。欹侧风帆满,微冥水驿孤。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
圣朝光御极,残孽驻艰虞。才淑随厮养,名贤隐锻炉。
邵平元入汉,张翰后归吴。莫怪啼痕数,危樯逐夜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1:28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浣溪沙
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桃花源记》
陶渊明(南北朝)
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1:28
洞庭湖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见其风光之绮丽迷人。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古人描述的“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 “江天暮雪”等,都是现在东洞庭湖的写照。
历代文人墨客都对美丽的洞庭湖作过热情的吟咏。北宋著名*
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从岳阳楼的视角(居高临下)对洞庭湖变化多端的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至,脍炙人口。洞庭湖的气势雄伟磅礴,洞庭湖的月色柔和瑰丽。即使是在阴晦沉霞的天气,也给人别致、谲秘的感觉,激起人们的游兴。碧波万顷的洞庭湖不愧为“天下第一水”。泛舟湖间,心旷神怡,其乐无穷。
滨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文庙、龙州书院等名胜古迹。在西洞庭湖与长江的接界处——城陵矶,有一块名为三江口的地方。从此处远眺洞庭,但见湘江滔滔北去,长江滚滚东逝,水鸟翱翔,百舸争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伟壮观。刘海戏金蟾、东方朔盗饮仙酒、舜帝二妃万里寻夫的民间传说正是源于此地……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风景秀丽。它是洞庭湖上的一个孤岛,岛上有72个大小山峰,这里每天有渡轮来往航程大约一小时。游览群山需要用一天时间,早上去,下午返。既去了君山,又可畅游洞庭湖,真是一举两得。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传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泪滴在竹上,变成斑竹。后来两妃死于山上,后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为了纪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了。现有古迹二妃墓、湘妃庙、柳毅井、飞来钟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罗汉 竹、方竹、实心竹、紫竹、毛竹等。这里每年都举办盛大的龙舟节、荷花节和水上运动。
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其物产极为丰富。湖中的特产有河蚌、黄鳝、洞庭蟹、财鱼等珍贵的河鲜,还有君山名茶、罗汉竹、方竹、实竹、紫竹、斑竹、毛竹等竹类产品,种类亦很繁多。
---------------------
洞庭湖
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湖中心有座葱翠常绿的小山,名叫洞庭山,洞庭湖便因此而得名。湖区总面积约18000平方千米。湖的南边是湖南省,北边是湖北省。洪水期间的湖泊,汪洋似海,面积有3900平方千米,容积达一二百亿立方米。其南有湘江、资水、沅水、澧水四水汇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与长江相通,湖水最后在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它犹如一个天然的大水库,容纳四水,吞吐长江,调节洪水,控楚带吴。
洞庭湖的名称的历来,有许多的说法。在《史记》、《周礼》、《尔雅》等古书上都有"云梦"的记载。梦,是当时楚国方言"湖泽"的意思,与"漭"字相通。" 春秋昭元年,楚子与郑伯田于江南之梦"。又云:"定四年楚子涉濉济江,入于云中。"《汉阳志》说:"云在江之北,梦在江之南。"合起来统称云梦。当时的云梦泽面积曾达4万平方公里,《地理今释》载:"东抵蕲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以北,皆古之云梦。"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说:"云梦者方八、九百里。 "到了战国后期,由于泥沙的沉积,云梦泽分为南北两部,长江以北成为沼泽地带,长江以南还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自此不再叫云梦,而将这片大湖称之为洞庭湖,因为湖中有一著名的君山,原名洞庭山。《湘妃庙记略》称:"洞庭盖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为洞庭之庭,故曰洞庭。后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天,无得而称,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这就是洞庭湖名称的由来。
洞庭湖碧水共天,沧溟空阔,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对它的记载和描绘无尽其数。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屈原在他的诗歌中,反复吟咏过美丽的洞庭湖,如《哀郢》中"上洞庭而下江";《湘君》中"邅吾道兮洞庭";《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在《湘君》、《湘夫人》诗篇中,屈原根据民间传说,把洞庭湖描绘成神仙出没之所一:一对美貌的恋爱之神,乘着轻快如飞的桂舟,吹着娓娓动听的排箫,游弋在秋风袅袅的洞庭碧波上。湘君以洞庭一带特产的荷花、香芷、杜衡、紫贝、桂树、木兰、辛夷、薜荔,构造一幢芳香四溢的水中宫室,以迎接湘夫人的到来。
洞庭湖不仅风光佳绝,而且素称鱼米之乡,滨湖盛产稻谷,湖中盛产鱼虾,自古为我国淡水鱼著名产地。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有《洞庭鱼》一诗:"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闹若雨前蚊,多如秋后蝇。"可见鱼之多。如今湖里盛产鲤、鲫、鳙、鲢、鳊、鳜、银鱼、凤尾鱼和虾、蟹、龟、鳖、鳝、鳗、鳅、蚌等百余种水产,还生长着珍稀的白鳍豚。洞庭鱼中最大的是鲟鱼,重达二三百公斤;最小而又最名贵的是银鱼。洞庭银鱼,历史上即颇负盛名。据清代《巴陵县志》载:"银鱼出艑山、君山湖中,小才盈寸,眼见黑点者佳,以火焙之,胜日干者。他处出面条鱼,长二、三寸至四、五寸则贱物矣。一年冬夏产之,夏水热不如冬美。"据传清雍正、乾隆二帝先后游江南时,均曾品尝过银鱼,评价甚高。银鱼嬉游于清水草滩的缓流之处,它银白透明,呈圆条状,无鳞无刺,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丰富,味极鲜美,向为席上珍品。
洞庭湖的"湖中湖"莲湖,盛产驰名中外的湘莲,颗粒饱满,肉质鲜嫩,历代被视为莲中之珍。每当荷花盛开季节,满湖荷叶衬托着婷婷玉立的花朵,素雅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泛舟采莲,成为一大旅游项目。
洞庭湖中的君山不仅风景佳丽,而且有许多名产奇珍,其中尤以君山茶闻名,自唐代即被列为贡茶。君山银针茶在茶树刚冒出一个芽头时采摘,经十几道工序制成。它内呈橙*,外裹一层白毫,故得一雅号--金镶玉。冲泡后,开始茶叶全部冲向上面,继而徐徐下沉,最后全部坚立杯底,堆绿叠翠,宛如刀*林立,酷似嫩笋出土,确为"茶中奇观"。入口清香沁人,齿颊留芳。
对于洞庭湖的美景,古人早有总结,清代《洞庭湖志》所载"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江天幕雪"以及"日景"、"月影"、"云影"、"雪影"、"山影"、"塔影"、"帆影"、"渔影"、"鸥影"、"雁影"等洞庭湖"十影",如今仍能观赏到。
君山传说
从岳阳楼向外望去,那露出在湖面上的小岛,就是洞庭湖上有名的君山。君山又名湘山或洞庭山,与岳阳楼仅一水之隔。唐代诗人刘禹锡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的洞庭湖,比喻作一个白色的银盘,而把俊秀的君山比喻为银盘中的一枚青螺。“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从岳阳楼上看去,这个比喻十分传神。
君山是一座长形的小岛,由72座大小山峰组成。君山虽小,名胜古迹、神话故事却美不胜收。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又相传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女英随后赶来,船被风浪阻于洞庭山。忽闻禹帝已死于苍梧(今广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绝,扶竹南望,涕泪纵横,点点泪珠洒于竹上,呈现斑斑点点,因此便成了现在君山北边生长的“湘妃竹”,也叫“斑竹”。二妃也因悲恸过度身亡,葬于此地,故在君山东麓有二妃墓。民间有诗曰:“禹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云水间。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而在二妃墓前,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坚石柱,上刻麒、麟、狮、象浮雕。墓前一对石柱,上刻楹联一幅:“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二妃称为君妃、湘妃,为了纪念她们,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也叫湘山。据说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称的由来。
有趣的是,君山在历史上还有过负罪的传说。据传,秦始皇当年巡狩天下,船过君山时,忽然风浪大作,始皇大怒,说:“我真命天子行舟,本应风平浪静,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兴风作浪?”接着,他便问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说是君山。始皇一听愈加恼怒,说:“普天之下,唯我为‘君’,怎么山也称起‘君’来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树木,并下令于石壁上刻封山令。今临湖石壁上仍可见一石印,长1米,宽0.8米,字迹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称为“封山印”。
君山上的“柳毅井”,是后人演绎唐人李朝威所写《柳毅传》的故事开凿的。柳毅是个落第书生,路遇一个满面泪痕的牧羊女。她自称是洞庭龙王的女儿,因受丈夫*而流落此地,遂祈请柳毅由枯井入海捎信给龙王,盼能早日被救回龙宫。柳毅来到君山,找到枯井,直下龙宫,完成传书之托。龙女得救后,和柳毅结为夫妻。现存“柳毅井”,在君山龙舌山之尾,建筑别致。井口直径1米,深10余米,井壁有一手持宝剑的巡海神浮雕,传为柳毅的引路者。离井5米处有一斜道伸向井中,道两侧有虾兵蟹将浮雕,传为迎柳毅下湖的兵将。
君山上还有一个群山怀抱的大坪,那便是宋绍兴元年钟相、杨么率农民起义军安营扎寨之处。当年不堪官府压迫的贫苦渔民,在此揭竿而起,设水寨,造战船,出没于八百里洞庭。现在君山上还留有军师洞、点将台、万人锅等古迹。
此外,洞庭山上还有轩辕台,传说为黄帝铸鼎之处;有射蛟台,传为小后羿在此射蛟;酒香山传说盛产酒香藤,能酿长寿酒,汉代东方朔曾在此偷饮;朗吟亭则因吕洞宾在此吟诗而得名。
岳阳天下楼
岳阳楼雄踞于岳阳古城西隅,东倚巴陵山,西临洞庭湖,北枕万里长江,南望三湘四水,气势豪壮不凡。它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藤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的盛誉。
岳阳楼雄踞于岳阳古城西隅,东倚巴陵山,西临洞庭湖,北枕万里长江,南望三湘四水,气势豪壮不凡。它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藤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的盛誉。
相传这里在三国时曾是吴国鲁肃训练水军的阅兵台。因为岳阳楼前的洞庭湖水面辽阔,风平浪静,湖岸上恰巧有个山丘,确为练兵、阅兵的好地方。据《三国志》载,鲁肃受孙权之命率万人屯驻巴丘(今岳阳),在进出洞庭湖的咽喉之地巴丘山下,临湖的西门城墙上建起了训练和检阅水军的阅军楼,此阅军楼即为岳阳楼的前身。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说谪守丘州,便将西门城楼扩建为楼阁,初名“南楼”,后来改名“岳阳楼”。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完善结合,其浩荡的气势与悠久的历史内涵,使之成为唐以后诗人墨客的登临胜地,并逐渐形成一种以抒发忧国济世为主要传统的特殊的意蕴。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唐代著名诗人,都曾先后登楼吟诗作赋。其中,杜甫的名篇《登岳阳楼》便是这一传统的始唱者。诗云:“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如果说先此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表现了贫士失职之悲愤,那么杜诗则以涵天盖地之力,在八百里洪波之中融入了一代诗圣与国家共命运的拳拳之心。
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谪守巴陵(岳阳),曾重修岳阳楼,并致书当时有名的*家、文学家范仲淹,请他作《岳阳楼记》。然后又请诗人、书法家苏舜钦书写,雕刻家邵竦刻字。于是,滕楼、范记、苏书、邵刻,成了岳阳楼的“四绝”。
自宋迄今,已过去900多年,现在的岳阳楼是清代同治年间重修。而苏书邵刻《岳阳楼记》也已代之以清代乾隆年间书法家张照的手笔,但这篇名文却依然光华烛天。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不仅将岳阳楼四周景色、早晚晴雨各种感触描写得淋淳尽致,展现了洞庭湖的壮美与岳阳楼的宏伟,而且进一步将杜甫精神发扬到新的高度。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崇高情怀,成为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集中写照。岳阳楼之名由是益彰,正是景以文传,文以景扬。
今天的岳阳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的砖木结构建筑,别具一格。进入大大楼,只见四周挂满了历代名人的题咏。二楼楹柱镌刻着孟浩然、杜甫的名句,而正中十二块紫檀木拼成的雕屏上,张照书的《岳阳楼记》赫然醒目,启迪着游人的沉思。主楼两侧还有两座辅亭:一是以神话人物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而得名的三醉亭;一是仙梅亭,相传因在明末维修岳阳楼时,于地下掘得一块有梅纹的石板而得名。楼的附近还有鲁肃墓、小乔墓、岳阳文庙及慈氏塔等胜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1:29
望 洞 庭
刘 禹 锡
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 ,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色 ,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
唐五代• 韩愈
十月阴气盛,北风无时休。
苍茫洞庭岸,与子维双舟。
雾雨晦争泄,波涛怒相投。
犬鸡断四听,粮绝谁与谋。
相去不容步,险如碍山丘。
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男女喧左右,饥啼但啾啾。
非怀北归兴,何用胜羁愁。
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
能令暂开霁,过是吾无求。
游洞庭湖
唐五代• 裴说
楚云团翠八百里,澧兰吹香堕春水。
白头渔子摇苍烟,鸂鶒眠沙晓惊起。
沙头龙叟夜叹忧,铁笛未响春风羞。
露寒紫藟结新愁,城角泣断关河秋。
谪仙欲识雷斧手,刬却古今愁共丑。
鲸游碧落杳无踪,作诗三叹君知否。
瀛洲一棹何时还,满江宫锦看湖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1:30
登岳阳楼
昨别秦皇岛,今上岳阳楼;
湖光八百里,风色近中秋。
鱼米荣公社,云波歌壮游;
凭栏欣北望,日夜大江流。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⑤,乾坤日夜浮⑥。
孟浩然的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
云梦泽就是洞庭湖
还有一说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登岳阳楼
昨别秦皇岛,今上岳阳楼;
湖光八百里,风色近中秋。
鱼米荣公社,云波歌壮游;
凭栏欣北望,日夜大江流。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⑤,乾坤日夜浮⑥。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1:28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1)张丞相:指九龄。诗题一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湖水平:是说八月洞庭湖水上涨,与岸齐平。(3)涵虚:指澄澈空明的湖水。混:混同,浑然一体的意思。太清:天空。这句是说,水天一色,那湛蓝的天空和清澄的湖水已浑然一体了。(4)气蒸:指湖上水气蒸腾,一片弥漫。云梦泽:水泽名,古代本为二泽顺洞庭湖北岸,今湖南湖北二省境内。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合称云梦泽,今大部淤积为陆地。(5)撼:摇动。岳阳城:今湖南省岳阳市,位于洞庭湖东岸。(6)济:渡。楫(ji及):划船的橹。(7)端居:安居,闲居,这里指隐居。耻圣明:有愧于当今圣明之世。这句是说,生在当今太平盛世却无所作为,因此感到羞愧。(8)垂钓者:钓鱼的人,这里用以比喻作官的人。(9)羡鱼情:比喻自己有出仕的愿望。这意思是希望得到张九龄的援引。《淮南子·说林训》:“临渊羡鱼,不若归家织网。”又《汉书·董仲舒传》;“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简要评析]
这是作者在长安遭到冷遇,回到襄阳后,又南游洞庭时,因面对波澜壮阔的湖水,不禁激起自己求仕的壮志,就写了这首赠给张九龄的求荐诗。因此这是一首充满比兴意味的诗。这在唐代,已成为当时的一般知识分子登科出仕的必要手段,孟浩然也是为了这个目的。诗的前四句,境界恢宏,气象万千,体现了生机勃勃的盛唐气象,并为后半首求仕无门的比喻作好形象上的铺垫。从眼前浩瀚的洞庭湖写起,笔力雄健,写景壮阔,是全诗中最精彩的部分,特别是第二联,气象雄浑,惊心动魄。八月的洞庭湖,水势盛涨,几与岸平;天容水色,浑然一体。那湖面上滚滚蒸腾的云气,一片弥漫,笼罩着整体云梦巨泽;那浩渺无边的波涛,汹涌澎湃,巍峨的岳阳城也震动了,这是何等的气势和力量。后四句因景即情,用“欲济无舟楫”抒情拟景,表达自己不得志的惆怅。因为自己出仕并非为了个人利禄,而是觉得在这清平时世,闲居是羞耻的,很想有所作为,所以说“端居耻圣明”。诗的末联,就势表述了自己虽然急于求仕,但却不能象“垂钓者”那样去“垂钓”,去做出一番事业,因而深深感感到了“徒有羡鱼情”的苦闷和彷徨。这意思就是希望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援引,以便为国出力,不至于老死山林而无所事事,这是一种积极的求用于世的思想。尾联引用典故进一步抒发自己因无官位而不得施展才能的淡淡幽怨,再表急于求仕之心。全诗气象恢宏,比兴巧妙。虽有干谒之意,但写得得体,措辞不卑不亢,没有丝毫寒乞相,语意含蓄委婉,情景浑融,情格并高。
过南岳入洞庭湖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排】
洪波忽争道,岸转异江湖。鄂渚分云树,衡山引舳舻。
翠牙穿裛桨,碧节上寒蒲。病渴身何去,春生力更无。
壤童犁雨雪,渔屋架泥涂。欹侧风帆满,微冥水驿孤。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
圣朝光御极,残孽驻艰虞。才淑随厮养,名贤隐锻炉。
邵平元入汉,张翰后归吴。莫怪啼痕数,危樯逐夜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1:28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浣溪沙
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桃花源记》
陶渊明(南北朝)
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1:29
洞庭湖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见其风光之绮丽迷人。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古人描述的“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 “江天暮雪”等,都是现在东洞庭湖的写照。
历代文人墨客都对美丽的洞庭湖作过热情的吟咏。北宋著名*
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从岳阳楼的视角(居高临下)对洞庭湖变化多端的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至,脍炙人口。洞庭湖的气势雄伟磅礴,洞庭湖的月色柔和瑰丽。即使是在阴晦沉霞的天气,也给人别致、谲秘的感觉,激起人们的游兴。碧波万顷的洞庭湖不愧为“天下第一水”。泛舟湖间,心旷神怡,其乐无穷。
滨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文庙、龙州书院等名胜古迹。在西洞庭湖与长江的接界处——城陵矶,有一块名为三江口的地方。从此处远眺洞庭,但见湘江滔滔北去,长江滚滚东逝,水鸟翱翔,百舸争流,水天一色,景色甚是雄伟壮观。刘海戏金蟾、东方朔盗饮仙酒、舜帝二妃万里寻夫的民间传说正是源于此地……湖中最著名的是君山,君山风景秀丽。它是洞庭湖上的一个孤岛,岛上有72个大小山峰,这里每天有渡轮来往航程大约一小时。游览群山需要用一天时间,早上去,下午返。既去了君山,又可畅游洞庭湖,真是一举两得。君山原名洞庭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相传4000年前,舜帝南巡,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攀竹痛哭,眼泪滴在竹上,变成斑竹。后来两妃死于山上,后人建成有二妃墓。二人也叫湘妃、湘君,为了纪念湘君,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了。现有古迹二妃墓、湘妃庙、柳毅井、飞来钟等。君山的竹子很有名,有斑竹、罗汉 竹、方竹、实心竹、紫竹、毛竹等。这里每年都举办盛大的龙舟节、荷花节和水上运动。
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其物产极为丰富。湖中的特产有河蚌、黄鳝、洞庭蟹、财鱼等珍贵的河鲜,还有君山名茶、罗汉竹、方竹、实竹、紫竹、斑竹、毛竹等竹类产品,种类亦很繁多。
---------------------
洞庭湖
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湖中心有座葱翠常绿的小山,名叫洞庭山,洞庭湖便因此而得名。湖区总面积约18000平方千米。湖的南边是湖南省,北边是湖北省。洪水期间的湖泊,汪洋似海,面积有3900平方千米,容积达一二百亿立方米。其南有湘江、资水、沅水、澧水四水汇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与长江相通,湖水最后在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它犹如一个天然的大水库,容纳四水,吞吐长江,调节洪水,控楚带吴。
洞庭湖的名称的历来,有许多的说法。在《史记》、《周礼》、《尔雅》等古书上都有"云梦"的记载。梦,是当时楚国方言"湖泽"的意思,与"漭"字相通。" 春秋昭元年,楚子与郑伯田于江南之梦"。又云:"定四年楚子涉濉济江,入于云中。"《汉阳志》说:"云在江之北,梦在江之南。"合起来统称云梦。当时的云梦泽面积曾达4万平方公里,《地理今释》载:"东抵蕲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以北,皆古之云梦。"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说:"云梦者方八、九百里。 "到了战国后期,由于泥沙的沉积,云梦泽分为南北两部,长江以北成为沼泽地带,长江以南还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自此不再叫云梦,而将这片大湖称之为洞庭湖,因为湖中有一著名的君山,原名洞庭山。《湘妃庙记略》称:"洞庭盖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为洞庭之庭,故曰洞庭。后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天,无得而称,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这就是洞庭湖名称的由来。
洞庭湖碧水共天,沧溟空阔,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对它的记载和描绘无尽其数。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屈原在他的诗歌中,反复吟咏过美丽的洞庭湖,如《哀郢》中"上洞庭而下江";《湘君》中"邅吾道兮洞庭";《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在《湘君》、《湘夫人》诗篇中,屈原根据民间传说,把洞庭湖描绘成神仙出没之所一:一对美貌的恋爱之神,乘着轻快如飞的桂舟,吹着娓娓动听的排箫,游弋在秋风袅袅的洞庭碧波上。湘君以洞庭一带特产的荷花、香芷、杜衡、紫贝、桂树、木兰、辛夷、薜荔,构造一幢芳香四溢的水中宫室,以迎接湘夫人的到来。
洞庭湖不仅风光佳绝,而且素称鱼米之乡,滨湖盛产稻谷,湖中盛产鱼虾,自古为我国淡水鱼著名产地。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有《洞庭鱼》一诗:"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闹若雨前蚊,多如秋后蝇。"可见鱼之多。如今湖里盛产鲤、鲫、鳙、鲢、鳊、鳜、银鱼、凤尾鱼和虾、蟹、龟、鳖、鳝、鳗、鳅、蚌等百余种水产,还生长着珍稀的白鳍豚。洞庭鱼中最大的是鲟鱼,重达二三百公斤;最小而又最名贵的是银鱼。洞庭银鱼,历史上即颇负盛名。据清代《巴陵县志》载:"银鱼出艑山、君山湖中,小才盈寸,眼见黑点者佳,以火焙之,胜日干者。他处出面条鱼,长二、三寸至四、五寸则贱物矣。一年冬夏产之,夏水热不如冬美。"据传清雍正、乾隆二帝先后游江南时,均曾品尝过银鱼,评价甚高。银鱼嬉游于清水草滩的缓流之处,它银白透明,呈圆条状,无鳞无刺,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丰富,味极鲜美,向为席上珍品。
洞庭湖的"湖中湖"莲湖,盛产驰名中外的湘莲,颗粒饱满,肉质鲜嫩,历代被视为莲中之珍。每当荷花盛开季节,满湖荷叶衬托着婷婷玉立的花朵,素雅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泛舟采莲,成为一大旅游项目。
洞庭湖中的君山不仅风景佳丽,而且有许多名产奇珍,其中尤以君山茶闻名,自唐代即被列为贡茶。君山银针茶在茶树刚冒出一个芽头时采摘,经十几道工序制成。它内呈橙*,外裹一层白毫,故得一雅号--金镶玉。冲泡后,开始茶叶全部冲向上面,继而徐徐下沉,最后全部坚立杯底,堆绿叠翠,宛如刀*林立,酷似嫩笋出土,确为"茶中奇观"。入口清香沁人,齿颊留芳。
对于洞庭湖的美景,古人早有总结,清代《洞庭湖志》所载"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江天幕雪"以及"日景"、"月影"、"云影"、"雪影"、"山影"、"塔影"、"帆影"、"渔影"、"鸥影"、"雁影"等洞庭湖"十影",如今仍能观赏到。
君山传说
从岳阳楼向外望去,那露出在湖面上的小岛,就是洞庭湖上有名的君山。君山又名湘山或洞庭山,与岳阳楼仅一水之隔。唐代诗人刘禹锡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的洞庭湖,比喻作一个白色的银盘,而把俊秀的君山比喻为银盘中的一枚青螺。“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从岳阳楼上看去,这个比喻十分传神。
君山是一座长形的小岛,由72座大小山峰组成。君山虽小,名胜古迹、神话故事却美不胜收。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又相传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女英随后赶来,船被风浪阻于洞庭山。忽闻禹帝已死于苍梧(今广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绝,扶竹南望,涕泪纵横,点点泪珠洒于竹上,呈现斑斑点点,因此便成了现在君山北边生长的“湘妃竹”,也叫“斑竹”。二妃也因悲恸过度身亡,葬于此地,故在君山东麓有二妃墓。民间有诗曰:“禹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云水间。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而在二妃墓前,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坚石柱,上刻麒、麟、狮、象浮雕。墓前一对石柱,上刻楹联一幅:“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二妃称为君妃、湘妃,为了纪念她们,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也叫湘山。据说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称的由来。
有趣的是,君山在历史上还有过负罪的传说。据传,秦始皇当年巡狩天下,船过君山时,忽然风浪大作,始皇大怒,说:“我真命天子行舟,本应风平浪静,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兴风作浪?”接着,他便问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说是君山。始皇一听愈加恼怒,说:“普天之下,唯我为‘君’,怎么山也称起‘君’来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树木,并下令于石壁上刻封山令。今临湖石壁上仍可见一石印,长1米,宽0.8米,字迹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称为“封山印”。
君山上的“柳毅井”,是后人演绎唐人李朝威所写《柳毅传》的故事开凿的。柳毅是个落第书生,路遇一个满面泪痕的牧羊女。她自称是洞庭龙王的女儿,因受丈夫*而流落此地,遂祈请柳毅由枯井入海捎信给龙王,盼能早日被救回龙宫。柳毅来到君山,找到枯井,直下龙宫,完成传书之托。龙女得救后,和柳毅结为夫妻。现存“柳毅井”,在君山龙舌山之尾,建筑别致。井口直径1米,深10余米,井壁有一手持宝剑的巡海神浮雕,传为柳毅的引路者。离井5米处有一斜道伸向井中,道两侧有虾兵蟹将浮雕,传为迎柳毅下湖的兵将。
君山上还有一个群山怀抱的大坪,那便是宋绍兴元年钟相、杨么率农民起义军安营扎寨之处。当年不堪官府压迫的贫苦渔民,在此揭竿而起,设水寨,造战船,出没于八百里洞庭。现在君山上还留有军师洞、点将台、万人锅等古迹。
此外,洞庭山上还有轩辕台,传说为黄帝铸鼎之处;有射蛟台,传为小后羿在此射蛟;酒香山传说盛产酒香藤,能酿长寿酒,汉代东方朔曾在此偷饮;朗吟亭则因吕洞宾在此吟诗而得名。
岳阳天下楼
岳阳楼雄踞于岳阳古城西隅,东倚巴陵山,西临洞庭湖,北枕万里长江,南望三湘四水,气势豪壮不凡。它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藤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的盛誉。
岳阳楼雄踞于岳阳古城西隅,东倚巴陵山,西临洞庭湖,北枕万里长江,南望三湘四水,气势豪壮不凡。它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藤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的盛誉。
相传这里在三国时曾是吴国鲁肃训练水军的阅兵台。因为岳阳楼前的洞庭湖水面辽阔,风平浪静,湖岸上恰巧有个山丘,确为练兵、阅兵的好地方。据《三国志》载,鲁肃受孙权之命率万人屯驻巴丘(今岳阳),在进出洞庭湖的咽喉之地巴丘山下,临湖的西门城墙上建起了训练和检阅水军的阅军楼,此阅军楼即为岳阳楼的前身。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说谪守丘州,便将西门城楼扩建为楼阁,初名“南楼”,后来改名“岳阳楼”。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完善结合,其浩荡的气势与悠久的历史内涵,使之成为唐以后诗人墨客的登临胜地,并逐渐形成一种以抒发忧国济世为主要传统的特殊的意蕴。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唐代著名诗人,都曾先后登楼吟诗作赋。其中,杜甫的名篇《登岳阳楼》便是这一传统的始唱者。诗云:“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如果说先此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表现了贫士失职之悲愤,那么杜诗则以涵天盖地之力,在八百里洪波之中融入了一代诗圣与国家共命运的拳拳之心。
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谪守巴陵(岳阳),曾重修岳阳楼,并致书当时有名的*家、文学家范仲淹,请他作《岳阳楼记》。然后又请诗人、书法家苏舜钦书写,雕刻家邵竦刻字。于是,滕楼、范记、苏书、邵刻,成了岳阳楼的“四绝”。
自宋迄今,已过去900多年,现在的岳阳楼是清代同治年间重修。而苏书邵刻《岳阳楼记》也已代之以清代乾隆年间书法家张照的手笔,但这篇名文却依然光华烛天。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不仅将岳阳楼四周景色、早晚晴雨各种感触描写得淋淳尽致,展现了洞庭湖的壮美与岳阳楼的宏伟,而且进一步将杜甫精神发扬到新的高度。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崇高情怀,成为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集中写照。岳阳楼之名由是益彰,正是景以文传,文以景扬。
今天的岳阳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的砖木结构建筑,别具一格。进入大大楼,只见四周挂满了历代名人的题咏。二楼楹柱镌刻着孟浩然、杜甫的名句,而正中十二块紫檀木拼成的雕屏上,张照书的《岳阳楼记》赫然醒目,启迪着游人的沉思。主楼两侧还有两座辅亭:一是以神话人物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而得名的三醉亭;一是仙梅亭,相传因在明末维修岳阳楼时,于地下掘得一块有梅纹的石板而得名。楼的附近还有鲁肃墓、小乔墓、岳阳文庙及慈氏塔等胜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1:29
望 洞 庭
刘 禹 锡
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 ,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色 ,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
唐五代• 韩愈
十月阴气盛,北风无时休。
苍茫洞庭岸,与子维双舟。
雾雨晦争泄,波涛怒相投。
犬鸡断四听,粮绝谁与谋。
相去不容步,险如碍山丘。
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男女喧左右,饥啼但啾啾。
非怀北归兴,何用胜羁愁。
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
能令暂开霁,过是吾无求。
游洞庭湖
唐五代• 裴说
楚云团翠八百里,澧兰吹香堕春水。
白头渔子摇苍烟,鸂鶒眠沙晓惊起。
沙头龙叟夜叹忧,铁笛未响春风羞。
露寒紫藟结新愁,城角泣断关河秋。
谪仙欲识雷斧手,刬却古今愁共丑。
鲸游碧落杳无踪,作诗三叹君知否。
瀛洲一棹何时还,满江宫锦看湖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1:30
登岳阳楼
昨别秦皇岛,今上岳阳楼;
湖光八百里,风色近中秋。
鱼米荣公社,云波歌壮游;
凭栏欣北望,日夜大江流。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⑤,乾坤日夜浮⑥。
孟浩然的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
云梦泽就是洞庭湖
还有一说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登岳阳楼
昨别秦皇岛,今上岳阳楼;
湖光八百里,风色近中秋。
鱼米荣公社,云波歌壮游;
凭栏欣北望,日夜大江流。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⑤,乾坤日夜浮⑥。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