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痀偻承蜩》的古文和译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4 16:4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3 16:45
《痀偻承蜩》
作 者:庄子
朝代:战国时期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选自《庄子·达生》
注释
1、痀偻:脊背向前弯曲。“佝偻者”即驼背的人。
2、承:(用长竿)取物。
3、蜩:蝉
4、出:经过,取道
5、道:方法
6.、锱铢:锱和铢都是古代重量单位,锱是一两的四分之一,铢是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这里比喻极少的数量或极小的可能。
7、厥:通“橛”,断掉的树木。
8、株枸:断残的树桩
9、凝:精力专注或注意力集中
10、邪(yé):疑问语,“吗”“呢”
11、执:举
译文:
内 容:孔子去楚国游历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的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孔子说:“先生的技艺真是巧妙啊!有什么技巧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弹丸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叠起三个弹丸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
叠起五个弹丸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我不反身,不侧视,一动不动,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怎么会不成功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它就是驼背老人说的道理!”
扩展资料:
典故出自庄子的《外篇·达生》,讲述了孔子去楚国游历,走进森林,看到一个驼背老人蝎子。他的粘腻外观就像在地上捡东西一样容易,孔子受益匪浅。它是所有事物的隐喻,只要你专注于所有事情,消除外界的一切干扰,努力工作,集中注意力,努力学习,坚持不懈,即使天生的条件不够,你也一定会有所成就。
说明了凡事只要专心致志,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艰苦努力,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有所成就,即使先天条件不足也不例外。
本篇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
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一切脱离自然法则而认识的知识,认为一切事物的本质并无区别,极力否定离开自然本源而仅仅局限于眼前的现实面前的处世态度,缔造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客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处事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违反自然规律的*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痀偻承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外篇·达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仲尼适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3 16:45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的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孔子说:“先生的技艺真是巧妙啊!有什么技巧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叠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叠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我不反身,不侧视,一动不动,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怎么会不成功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它就是驼背老人说的道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3 16:46
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gōu lóu)者承蜩(tiáo,蝉),犹掇(ō,拾取)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zī zhū,都是古代的极小重量单位,表示很少);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jué,失去知觉)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选自《庄子·达生》)
注释
1.痀偻:脊背向前弯曲。“佝偻者”即驼背的人。
2.承:(用长竿)取物。
3.蜩:蝉
4.出:经过,取道
5.道:方法
6. 锱铢:锱和铢都是古代重量单位,锱是一两的四分之一,铢是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这里比喻极少的数量或极小的可能。
7.厥:通“橛”,断掉的树木。
8.株枸:断残的树桩
9.凝:精力专注或注意力集中
10.吾;我
11.邪(yé):疑问语,“吗”“呢”
12.执:举
13.适:到……去
14.顾:回头
15.掇:拾取
16.易:改变
译文
编辑
孔子到楚国去,行走在一片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捕蝉,就像拾取蝉一样容易。 孔子(上前)问道:“您真灵巧啊!有什么诀窍吗?” (驼背人)答道:“我有诀窍啊。练习了五六个月。在竿头上叠放着两个泥丸,这两个泥丸不掉下来了,然后再去粘蝉,那么失手的概率就很小了;后来在竿头上叠放三个泥丸,不掉下来了,然后再去粘蝉,失手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再后来在竿头上叠放五个泥丸,这五个泥丸仍不掉下来,然后再去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容易了。(粘知了时)我的身子站定在那,就像没有知觉的断木桩子;我举着的手臂,就像枯树枝;即使天地很大,万物很多, 而(此时)(我)就只知道有蝉翼。我不回头不侧身,不因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得不到(蝉)呢!” 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运用注意力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3 16:46
吞吞吐吐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3 16:47
自己翻译
<<痀偻承蜩>>的翻译谁会?
【原文】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1),犹掇之也(2)。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3);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4);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
《痀偻承蜩》的古文和译文
《痀偻承蜩》作 者:庄子 朝代:战国时期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
《庄子.佝偻者承蜩》翻译
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财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着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
出自《庄子》寓言故事
《痀偻丈人承蜩》这个故事 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读居楼)者承蜩(读条),犹掇(读多)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读知朱);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读决朱居...
粘蝉(文言文)
痀偻承蜩 盛夏时节,孔子带着他的学生们来到楚国,走进一片茂密荫郁的树林歇凉。林中蝉声一片。有一位弯腰驼背的老汉站在树下。用顶端涂着树脂的竹竿捉蝉,只见他一粘一只,就像随手拾取一样容易。大家在一旁都看得入了迷。孔子问老汉:“您捉蝉这般巧妙,其中可有规律吗?”老汉回答:“当然有。...
痀偻承蜩翻译
失误十次仅一二次;至于五丸,犹如探囊取物。我立身如静止的木桩,举竿如枯枝伸展。纵然天地广阔,万物繁多,我心专一,只凝视蝉翼,不动分毫,不为万物所扰,故而成功。”孔子听后,深有感触地对弟子们说:“这便是精神专注的真谛,心志专一,精神凝聚,正如驼背老人所言。”
丈人承蜩的译文
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出自先秦庄周的《庄子·外篇·达生》。
求庄子寓言《梓庆为锯〉《佝偻承蜩〉译文
佝偻承蜩: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
痀偻者承蜩的赏析?
《佝偻者承蜩》写驼背老人讲述自己苦练捕蝉本领之事,借此喻彼,以小喻大,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只要我们专心致志地从事于一件事,就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这则寓言故事篇幅虽短,但章法井然,层次分明,全文可分三段。开头四句为第一段,中间一问一答为第二段,最后孔子所...
痀偻承蜩翻译白话文
驼背的捕蝉老人。比喻做事专心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