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还将面临哪些考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4 17:4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2:41
嫦娥工程副组长张建启(右)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本报特派记者 刘军 摄
昨天,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了嫦娥一号的发射时间。嫦娥发射过程中有哪些关键节点?当天,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控大厅的综合演练现场,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总装备部副*、嫦娥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建启。
明天10时发射倒计时
记者:现在嫦娥即将进入最后的加注阶段,您能不能介绍一下目前总体的情况?对发射成功您是否有信心?
张建启:我对我们的发射环节技术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我们的火箭和卫星技术都是比较成熟的。我们在测试场对火箭和卫星进行测试时,也没有发现大的问题。23日一早,火箭就开始加注常规燃料,上午加注燃烧剂,下午加注氧化剂,估计下午5点前就能结束了。
24日上午10点,将进入8小时倒计时发射程序,加注低温的液氧液氮燃料。
记者:天气情况怎么样?
张建启:现在看,天气情况也是可以的,好的话,能有半天的晴天,不好的话也是多云的天气,目前预测不会有雷电天气。
飞行里程实现大突破
记者:看来您好像胸有成竹了。那整个发射有没有让您比较担心的环节?
张建启:“嫦娥奔月”这个“奔”的过程,我们心里最没底。绕月工程对我国最大的难点就是深空探测。以前我们的卫星只飞5万多公里,现在要飞38万公里,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
在整个环节中,我们对卫星进入地球轨道和变轨并不担心,因为这个技术我们已经掌握,和以往的卫星发射差不多。卫星进入月球轨道后,我们也不太担心,我们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奔”的过程,因为我们没有任何经验,没有现成的数据,我们的整个计算机系统软件都是新的。虽然经过了地面的测试,但毕竟不是真正的空中环境。我们的方案对不对,都没有经受过实践的考验。
最难环节是精确测控
记者:测控环节是不是也很关键?
张建启:精确测控也是个难题,是这次发射任务最难的一个环节。我们的测控技术,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因为测控关系到卫星运行轨道的测算、指令的发送,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都可能把我们的嫦娥卫星弄丢了。
是否成功下月7日宣布
记者:对于这次嫦娥发射成功与否的判断,有没有关键的时间节点?
张建启:在我们看来,发射后,有两个日期比较重要,一个是10月31日,卫星要在这一天完成第三次近地点变轨,开始“奔”向月球,如果这一“奔”没有成功,就至少要再绕二十几天,才有下一次机会,而且,这次变轨风险很大。如果不成功,卫星可能就丢了。
另一个关键的日期是11月5日,这一天,卫星要准备刹车,进入月球轨道,也就是完成“奔”的过程。这一点一定要成功,否则卫星也可能丢失。
记者:那到什么时候,我们就可以对外宣布,这次嫦娥探测工程成功了?
张建启:如果一切顺利,大概到11月7日就可以宣布了。
备用卫星正在建造中
记者:有没有做失败的心理准备?
张建启:这个肯定是有的。航天工程是非常复杂的,再成熟的技术,我们都会做好万一失败的准备,因为任何一个小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发射的失败。前几天俄罗斯发射一枚火箭时失败,就是因为一个小螺丝母没有拧好。因此我们有一句口号,“成功不等于成熟,一次成功不等于次次成功”。
记者:万一这次失败了,会不会影响我们国家整个探月工程的进展?
张建启:那肯定有影响,不仅探月工程,其他各个型号都会受影响。如果失败了,我们要把问题查清楚,这个查的过程就要有一个很长的周期,至少要确保下一次发射不会出问题。这就不是一年半年的问题了。其他型号的卫星也都要进行检测。
记者:下一次的发射也就要推后好几年了?
张建启:这是肯定的。
记者:听说我们还有一颗备用卫星?
张建启:是的,这个卫星还在建造中,我们当时工程批复的时候,就批复的是要建造两个卫星。
明年将发射18颗卫星
记者:目前我们国家的卫星发射,整体情况怎么样?
张建启:以前我们一年发射3到5颗卫星,最近一年多来,我们的卫星发射量明显增加,今年西昌就已经发*7颗,明年全国有18颗卫星的发射任务。卫星发射从以前的小数量精心加工,转变到了现在的批量发射。
记者:那我们的发射能力能满足任务量的需要么?
张建启:我们发射场的条件是没有问题的,发射场正在进行改造,明年底将完工。
比如这次发射嫦娥的3号发射塔,就是我们新建的,太原正在新建一个发射工位,明年就可以投入使用。我们的保障系统也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我们的生产能力还有一些局限,目前我们火箭的生产能力,落实到长三甲上,一年也就10发左右,所以我们要采取提前滚动生产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此外,还有管理水平等都面临着不适应的问题。
去年,我走了好几个单位去调研,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以前数量少的时候,我们可以人盯人,现在数量多了,就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和操作规范,需要多高的温度,都要落实到纸上。
不讲过头话踏实做试验
记者:日本刚刚在9月份成功发*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与其相比,有什么不同?
张建启:日本开展探月的研究比我们要早得多,因此我总和我们的技术人员强调,这次发射嫦娥,不要讲过头话。我们这次发射主要是为了完成四大目标,踏踏实实地做些试验。
■张建启简介
2004年,张建启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的位置,调任*总装备部副*,同时接替卸任的原副*胡世祥,成为嫦娥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
张建启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核物理系,曾任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先后参与组织指挥了“亚洲一号”、“风云一号”、“澳星”发射、“神舟”飞船发射等试验,以及罗布泊核试验、战略武器试验、常规兵器试验、风洞改造等上百次任务,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多次受到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的接见。
参考资料:http://gzbbs.soufun.com/2811051936~1103~425/40546786_40546786.htm
地月转移轨道“地月转移轨道”的“唯一性”
若时机不当,嫦娥一号将无法与月球相遇;速度过大则会错过月球,无法进入月球引力作用范围;反之,速度过小会导致嫦娥一号如同中途抛锚的汽车,无法摆脱地球引力场而到达月球。在经历一系列变轨后,嫦娥一号必须按照预定的速度和方向正常运行,方能沿地月转移轨道最终抵达月球。地月转移轨道的“唯一性”源于其...
嫦娥一号在运行过程中尽力很多考验,主要是什么?
1、发射时经过范.阿伦辐射带;2、太阳能电池板面向阳光一面和背向阳光一面的巨大温差对材料的考验;3、在月球背面以及发生月食进入地球影子的时候没有阳光照射,缺乏能源供应;4、遭遇微小天体撞击的危险;5、轨道精确控制的问题;6、数据信号传输的问题;7、宇宙射线以及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流的干扰;8...
嫦娥奔月路上的艰辛 阅读答案
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一年,还将面临两次考验—月蚀考验。发生月蚀时,太阳光线被地球挡住,无法直接照射到月球,此时围绕月球运行的嫦娥一号卫星,将和月球一起进入几个小时的黑暗时光。嫦娥一号在绕月运行过程中,主要依靠卫星上的太阳能帆板接受太阳照射发电,而在长达几小时的黑暗期内,卫星上的太阳能电...
嫦娥一号还将面临哪些考验
张建启:我对我们的发射环节技术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我们的火箭和卫星技术都是比较成熟的。我们在测试场对火箭和卫星进行测试时,也没有发现大的问题。23日一早,火箭就开始加注常规燃料,上午加注燃烧剂,下午加注氧化剂,估计下午5点前就能结束了。24日上午10点,将进入8小时倒计时发射程序,加注低...
现在我国的"嫦娥一号"真正奔月了,却即将面临两次月食的考验.你对她有...
嫦娥一号,你度过了黑暗,你就能焕发生机,黑暗的尽头就是黎明的到来,你要坚持,我们给你力量。
首颗绕月探测卫星是哪个 首颗绕月探测卫星是什么
每个系统都为实现精确的月球探测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绕月飞行过程中,嫦娥一号面临着严峻的外部环境挑战。它需应对太阳、月球、月球阴影、地球阴影和太空的寒冷背景,使得温度变化极其剧烈,温差高达120至180摄氏度。这不仅考验了卫星的设计和制造,也展示了中国航天科技在极端条件下稳定运行的卓越能力。
嫦娥一号会回来吗?
专家表示,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头一次飞离地球,对地外星体进行探测。在工程技术上,我国的卫星技术源自于地球卫星,还需要在月球环境下进行考验。我国的测控技术以前只执行过40000公里以内的任务,但是到月球有38万公里远。“嫦娥一号”的起飞重量为2350kg,设计寿命为一年。两米见方,太阳翼展开后...
月食相关事件
在嫦娥一号一年的绕月探测周期内,将不可避免地遭遇两次月食,每次月食期间,星上蓄电池组和设备的低温运行能力都会面临考验。科技人员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这些不利因素,包括提高蓄电池性能和优化卫星在月食期间的能源管理。在月食期间,卫星的供电系统和热控系统会面临严峻考验,因为太阳能帆板无法工作,卫星...
月全食的影响
2007年10月24日升空的中国绕月卫星“嫦娥一号”就在2008年2月底面临首次月全食的考验,迎接暂时的“能源”危机和 低温考验。当月全食发生时,整个月球以及绕月卫星都会“钻”进地球的巨大身影中,估计有3~4个小时照不到阳光。由于“嫦娥一号”目前主要靠太阳照射太阳能帆板供电,尽管卫星上装有蓄电池,但...
探月卫星为什么要进行多次变轨才能到达绕月轨道?
如果直接将卫星从地面发射到地月转移轨道,就需要比“长征三号甲”推进力大很多的火箭,发射成本将成倍提高。这次发射首先将卫星送到环绕周期为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在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等待月球飞过来,并通过变轨逐步提升速度。“嫦娥一号”在飞行过程中需要多次变轨,最终加速到地月转移轨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