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假"字作"借"解时的指向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4 18:05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5:53
应该是借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5:54
1.假作借时,既可是借出义,也可是借入义。例如:《左传·成公二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这是借出给人的意思;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书假余。这是借入给(我)的意思。
2.我借书给你:余以书假汝。
我向你借书:余假书于汝。
其实,因为假字的本意是“非真”,所以在引申作“借”意义的句子里,强调的是被借之物由一方及另一方的这个事实,而非谁借给谁的逻辑关系。因此,假字兼有借出和借入意,所以好多时候如果不联系上下文的话,实在弄不清谁借谁了。
3.《劝学》中的三个例子都是凭借的意思,没有借出者。换句话说,也可以是依靠、借用的意思。所以,舆马、舟楫和物是不确定物主的,甚至可以是自己的。这种情况是应该跟“某人向某人借东西”的借区分开来的。
4.既然有人释假为借于,上面就有“善假于物”这个例子,不科学吧,呵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5:54
1、文言文中“假”表借时,应该是借于。因为字典中关于这个意思的解释是“凭借”,而且三个例子1、假舆马者2、假舟楫者3、善假于物也。可看出其主语全是人,宾语全是物,所以是凭借,即借于。而,字典中解释应本着全面的原则,因此该没有借给的意思。
而是否跟不同介词,是否有不同的意思,没有研究,但根据字典的解释的“凭借”应该是没不同的意思,而且常与“于”连用。
2、、我借书给你:余借书与汝
我向你借书:余借汝书
这里用“假”大概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