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歌颂建国60周年视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4 18:1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5 20:52
祖国六十年沧桑巨变钢城居民生活由贫困进入小康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商品日益丰富,新产品不断涌现,促进了居民消费需求,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到2008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达11136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52年实际增长了7.6倍,年均增长3.7%。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已由1952年的56.2%下降到1978年的51.5%,处于温饱阶段;到2008年下降到35.3%,居民生活已经跨入小康水平阶段,正向富裕阶段迈进。
1.吃——膳食结构不断优化,食品支出大幅度增加。三中全会以前,粮食定量供应,食用油和大部分副食品凭票购买,百姓餐桌品种单一稀少。改革开放以后,鞍山不断加快“菜篮子工程”和“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食品种类日渐丰富,瓜果蔬菜、肉禽蛋奶、水产品等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居民的膳食结构变化显著,健康和营养食品成为新的关注点,鲜活、绿色、无污染的食品成为食品消费的追求,各种速冻食品、方便食品受到普遍欢迎。2008年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支出3929元,比1952年实际增长4.3倍,比1978年实际增长3.5倍。
2.穿——衣着消费向品牌、时尚、个性化发展。改革开放前,基于居民家庭的收入状况,“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当时提倡的服装消费理念,布料凭布票供应。七十年代,毛呢、化纤的确良被人们视为新宠。*十年,居民衣着,不分男女老少一律蓝、绿、黑、灰,军装成为青少年的宠儿。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居民衣着向着体现品牌、时尚、个性化发展。2008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衣着支出957元,比1952年实际增长4.2倍,比1978年实际增长2.5倍。
3.住——危旧房变成广厦千万间,居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建国初期,鞍山大多数居民居住在拥挤简陋的小红房或棚户房。改革开放以后,党和*采取一系列措施,投入大量资金改造老区旧房、危房、险房和低洼易涝区住房,实施“安居工程”建设,近几年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开发房地产,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居住环境不断改变和提升,整个城市正向着宜居生态城市迈进。到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达到24.7平方米,比1978年增长了5.3倍。从住宅建筑类型看,百户居民家庭居住四居室、三居室、二居室、一居室住房的分别占0.5%、11.6%、53.4%、34.5%。居民住房配套设施显著改善,燃气和自来水得到全面普及,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9.5%。2008年家庭人均居住支出1460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12.5倍,占消费性支出的13.1%,比1978年提高5.9个百分点。居住条件改善的同时,居民住房的产权类型也发生了变化。到2008年末,有63.3%的城市居民家庭拥有了自己产权住房。
居住环境今非昔比。进入新世纪,鞍山投入大量资金兴建和改造城市道路、桥梁和文化体育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美化环境,新建高标准住宅小区,植草、种树、栽花,绿茵覆盖,对旧住宅小区也进行了封闭型管理,街巷路逐年进行改造和绿化;进一步加大了对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并取得明显成效,使城市面貌逐步向国际大都市转化。
4.行——城市交通方便快捷,通信手段日新月异。建国以来,随着交通和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交通通信快速进入居民生活之中。改革开放以后,城市道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交通设施持续改善,居民出行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代步交通工具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单一的自行车发展到摩托车、电动助力车、出租汽车和私人轿车,特别是私家车从前被人们看作是望尘莫及的奢侈品,现在已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2008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交通消费支出885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41.3倍;到2008年末, 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摩托车8辆,助力车9辆,家用汽车4.3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鞍山城市居民家中基本没有通信设备,人们之间沟通主要靠公用电话和书信往来。随着通信事业快速发展,现代化的通信工具迅速进入平常百姓家。2008年,居民家庭人均通信费用支出532元,其中人均上网费56.7元;2008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移动电话137.2部,接入互联网计算机32.4台,城市居民生活已经进入信息化网络时代。
5.用——科技创新生活,以家电为代表的家庭设备用品引领时尚生活。建国初期,居民生活中家用电器稀少,家庭设备用品简陋。改革开放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电子管收音机,所谓“三转一响”老四件成了居民家庭富有的象征。1978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自行车134辆、缝纫机65台、机械手表225只、收音机95台。进入八十年代,电视机、录音机、照相机等家用电器及设备用品很快进入平常百姓家庭。1988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61.5台、黑白电视机54台、立体声收录机35台、普通收录机43台、电炊具2台。九十年代以后,微波炉、空调、影碟机等新兴耐用消费品进入百姓家庭。到1998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微波炉2.5台、空调器1.5台、影碟机7.5台、录放像机24台、淋浴热水器47台、电炊具36台。新世纪以来,传统意义上的家用电器已被轻薄液晶、等离子平板彩电、环保健康节能空调、冰箱、家用电脑、摄像机等数字、数码电子产品所替代,消毒碗柜、洗碗机、净水器也已步入居民家庭。2008年,居民家庭人均用于家庭设备用品消费526元,占家庭消费性支出的4.7%。2008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18台、电冰箱95台、洗衣机86.8台、家用电脑50.4台、空调29.1台、微波炉42.3台、摄像机8.6架、消毒碗柜4.8台,居民家庭日常耐用消费品呈现出由“实用型”向“享受型”方向发展。
6医——医疗条件极大改善,保健消费成为时尚。建国初期,收入低,医疗条件差,居民用于自身的医疗保健投入微薄,生病只能是简单的治疗而已。建国后,鞍山卫生医疗保健事业快速发展,医疗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大量增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逐年攀升,人们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花钱买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2008年,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965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110倍,占到家庭消费支出8.7%。其中,家庭人均医药费支出417元,滋补保健品支出199元。
7.教——教育文化发展成就斐然,休闲娱乐品位提升。新中国成立60年来,鞍山城市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繁荣。随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精神文化教育消费已成为居民家庭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397元,比1952年实际增长14.6倍。
建国以来,鞍山不断加强教育事业的投资和师资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撑。城市居民接受教育的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对自身和子女的教育明显加强,受教育面进一步得到普及,市民接受中、高等教育比重得到迅速提升。2008年,居民家庭人均教育费支出687元,占家庭消费支出的6.2%。其中,学生学杂费人均支出198元,家庭*教育费人均支出45元,家庭各类培训班费人均支出149元。
鞍山城市居民生活六十年的历史变迁,印证了鞍山这座重工业城市经济社会的辉煌和繁荣。抚今追昔,我们有理由坚信,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鞍山社会经济将更好、更快发展,社会将更加稳定和谐,城市居民生活将更加富裕美好。
http://lb.nen.com.cn/blog/nenblog/asdcd05/articles/829833.html摘录与此
http://pic.people.com.cn/GB/31655/10074022.html有1948——2009六十年仓桑巨变共和国图象记忆片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5 20:53
这几个比较符合。
http://v.ku6.com/show/H0DRoDJSnPUVh5zg.html
http://video.baidu.com/v?ct=301989888&word=%B8%E8%CB%CC%BD%A8%B9%FA60%D6%DC%C4%EA&db=0&ty=0&rn=20&nf=0&pn=20&fbl=1024
里面的视频差不多都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