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9: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2 04:50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说苑》
(齐景公与晏子)
说的是齐景公去打猎的时候,碰见了老虎和蛇。回来之后,他心神不宁,便问晏子,“难道这些都是不详之兆吗?”晏子听了之后,对眼前的这位感到无语,于是他语重心长地说道,“老虎和蛇住在山泽之间,那里本来就是它们的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真有不详之事,那就是野有遗贤而国君却不知道,再不详的就是,明明知道是人才而国君却不用,更不详的就是国君用了他却不相信他,此之所谓国家之三不祥也!”
晏子所讲的话,其中所蕴含的大道至理,如果用来检验后世的君主,犹如圈印模刻,君主能做得到的,政权就兴起,反之政权则衰亡。
其一:一不祥——夫有贤而不知,这里讲的是国家的人才选拔制度。
野有遗贤而国家不知道,说明了国家在制度上关闭了或者没有开启一条人才向上竟升的通道。
两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全面执行之后,国家高位被世家门阀所垄断,导致了寒门再无出头之日。世家门阀把控国家高位,却无所作为,导致了中原粉碎,神州陆沉。元嘉南渡之后,司马氏为首的世家大族根本没有检讨自己的过错,反而兴起了一股有违礼法、纵情声色的魏晋风度。
(辩难谈玄)
因此,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田园,而绝世大才王猛也毅然决然地北上投秦,为秦国开创了一片大好基业。
其二:二不祥——知而不用,这里讲的君主的用人魄力。
知道对方是个人才,而国君却不用,这可能是因为君主的个人感情因素而不喜欢,又或者是君主由于某一些原因而不敢用。
前者在历史上没有多少例,因为仅仅是不喜欢而不用,会给君主带来极坏的名声,因此历代君主都不想落下这个恶名。所以最多的都表现在了因为某一些原因而不敢用这个方面上。
汉末群雄割据的时候,郭嘉先是北上投靠袁绍的,但是因为袁绍帐下都是世家大族出身的人都得到了重用,比如巨鹿大族出身的田丰、以及河北豪族出身的郭图,这些人团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势力。
而寒门出身的郭嘉等人,遭受到了排斥,袁绍也不敢重用他们。因此郭嘉不得不离开了袁绍,来投靠“唯才是举”的曹操,因为曹操根本不在意世家大族的力量,他敢于任用寒门大才。
结果,袁绍败于官渡之战。
其三:三不祥——用而不任。用了而不信任,这类事情在历史上,就数不胜数了。
燕惠王忌惮乐毅,丢失齐地;魏惠王驱逐吴起,霸业调零;赵幽缪王杀了李牧,国破家亡;刘邦杀韩信,败于白登山;唐玄宗*死王忠嗣,安史乱起;南宋赵构冤杀岳飞,从此偏安;崇祯杀袁崇焕,清朝入主中原,例子不要太多。
我们看史,有时候都会被君王的一波波操作惊得目瞪口呆,有时候都快要国破家亡了,仍然在自毁长城,但看了晏子的“三不详”之后,我们就知道,什么叫做 “兴亡谁人定,胜败岂无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