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室内温度一般多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0:0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2 23:43
1、冬季室内温度最好控制在18℃至22℃,太低起不到保暖的作用,但也不可太过贪恋暖意,因为温度过高会引起身体不适。
2、长时间在温度较高的室内,我们有时会感到手脚冰冷,头部却充血上火,表现为上半身出虚汗、眼睛充血、心悸、精神昏沉、心情烦躁、容易疲劳等,与更年期症状类似。这与身体调节温度能力下降、血流不畅有关,建议将暖气温度调低些。
3、室内温度低可能会让手脚冰凉,但这是自律神经在保护内脏的血流通畅,是正常现象。如果手脚温暖、身体寒冷,或全身都感到冷就要去看医生了。
冬季供暖温度不宜过高:当室内温度高至22℃以上,会使得空气异常干燥,燥热环境会伤害人的体液、津气,使得人感觉浑身燥热,眼、耳、口、鼻、喉、皮肤等处干涩不适。如果室内温度长时间过高,会影响人的体温调节功能,引起体温升高、血管舒张、脉搏加快、心率加速,人就会神疲力乏、头昏脑涨、思维迟钝、记忆力差。室内温度过高,家具、石材及室内装饰物中有毒气体释放量也随之增加,而冬季大多数房间都门窗紧闭,有害物质更容易在室内聚积,也会影响人体健康。
冬季供暖温度也不宜过低:当温度低于12℃时,80%坐着的人会感到冷,20%活动着的人会感到冷,所以卫生学将12℃作为建筑热环境的下限。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则会使人体代谢功能下降,呼吸减慢,皮下血管收缩,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诱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而且由于寒冷对机体的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会使人体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脏工作负荷增大,耗氧量增多,严重时心肌就会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所以冠心病患者尤其要注意冬季取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2 23:44
冬季供暖温度不宜过高:当室内温度高至22℃以上,会使得空气异常干燥,燥热环境会伤害人的体液、津气,使得人感觉浑身燥热,眼、耳、口、鼻、喉、皮肤等处干涩不适。如果室内温度长时间过高,会影响人的体温调节功能,引起体温升高、血管舒张、脉搏加快、心率加速,人就会神疲力乏、头昏脑涨、思维迟钝、记忆力差。室内温度过高,家具、石材及室内装饰物中有毒气体释放量也随之增加,而冬季大多数房间都门窗紧闭,有害物质更容易在室内聚积,也会影响人体健康。
冬季供暖温度也不宜过低:当温度低于12℃时,80%坐着的人会感到冷,20%活动着的人会感到冷,所以卫生学将12℃作为建筑热环境的下限。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则会使人体代谢功能下降,呼吸减慢,皮下血管收缩,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诱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而且由于寒冷对机体的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会使人体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脏工作负荷增大,耗氧量增多,严重时心肌就会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所以冠心病患者尤其要注意冬季取暖。
室温应因人而异:年轻人代谢能力强,自身调节能力比较健全,寒冷刺激时皮肤血管能进行较大程度的收缩来减少体热的散失,因此,温度低一点较合适。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皮肤老化,血管弹性较差,加上代谢水平低,温度高点较合适。婴幼儿身体较稚嫩,体温调节能力低,应注意保暖,但婴幼儿代谢旺盛,也不可过热。所以,从舒适度看,年轻人在12~14℃就可以,老年人在16~18℃比较适宜。
室温应随天气而调节:室外气温愈低,室内温度设定也应愈低,因为室内外温差越大对身体健康越不利。人在骤冷骤热的环境下,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容易伤风感冒。对于老人和患高血压的人而言,室内外温差更不能过大。因为室内温度过高,人体血管舒张,这时要是突然到了室外,遇到寒冷刺激,血管猛然收缩,对于老人和高血压患者这类血管弹性差的人群,很容易出现大脑血液循环障碍,极易诱发中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2 23:44
冬季室内温度比较低,需要将温度控制在18~22℃为宜,可以避免出现手脚冰凉、血流不通畅的情况,不要使温度超过22℃,不然会引起虚汗、眼睛充血、心情烦躁等不良情况,室内温度18~22℃会使空气干燥,需要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
冬季气温会逐渐降低,这时室内可以开暖气、空气调节温度,可以将室内温度控制在18~22℃,不仅可以起到保暖的效果,避免出现手脚冰凉、血流不通畅的情况,还能预防着凉感冒等疾病,千万不要将温度调的过高。
如果冬季室内温度超过22℃,会使空气非常的干燥,还会引起虚汗、眼睛充血、心情烦躁等不良情况,特别是更年期,脾气很容易暴躁,对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时需要将温度调到合适的温度,防止不良现象的发生。
冬季在室内使用暖气、空气调节温度的时候,还要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摆一盆温水,这样可以增加空气的湿润度,防止空气过于干燥,造成皮肤脱皮、头晕目眩等不良情况,也可以在家里摆放植物,净化室内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