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06:39
共4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8-21 16:25
1、自相矛盾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三思而后行。世上不大可能同时存在无坚不摧的矛和牢不可破的盾。自相矛盾,指的是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2、自相矛盾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zì xiāng máo dùn。指的是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3、出自于《韩非子》,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懂视网 时间:2022-11-29 11:47
1、自相矛盾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译文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刺得破所有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3、明白了什么道理
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做事说话皆应三思而后行。
懂视网 时间:2022-12-07 10:10
1、自相矛盾告诉我们,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和盾的作用,就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告诫我们说话做事都应该三思而后行。
2、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特别坚固,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又说他的矛特别锐利,随便用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这个人就说不出来话了。
3、这个故事在以后用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比喻人的言语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4、这个故事也说明在一个人在同一判断中,对同一问题,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来的。若是这样做了,那就会犯逻辑上的错误。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关键是我们要认识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决矛盾,只有这样才能让事物得到发展。
懂视网 时间:2023-01-01 13:43
1、自相矛盾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我们平时说话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前后矛盾,否则可能会无法自圆其说。还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实事求是,不要像故事中的楚国人一样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2、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难一》,常用来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0 04:23
自相矛盾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做事说话皆应三思而后行。
成语典故
出自《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破坏!”。
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能刺破所有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近义词
天衣无缝,汉语成语,拼音是tiān yī wú fèng,意思是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或漏洞。
成语出处
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白话释义
前蜀.牛峤《神奇绿.郭翰》:“慢慢地看他的衣服都没有缝,翰问的,说:‘天衣本不是针线为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0 04:24
NONONO....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0 04:24
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能言过其实。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不然吃亏的是自己.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0 04:25
自相矛盾,暗示着错误。这是揭示骗术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