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05: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2 22:51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28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智慧之人尽是利他而不争什么意思上善治水,水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㴋;正善治,予善信;事善能,蹱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恶:不好的,坏的。这里指,众人不愿意做的事情。㴋:sù,水深而清。这里比喻心,平静而沉稳。正:对的,有道理的,恰巧。这里通“政”。蹱:通“踵”,脚后跟、跟随、追逐。这里是指,人的行动。尤:怨恨。先说前一句:上善治水,水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通行本这里是:上善若水。而出土的帛书甲本上记载的是“上善治水”。水在我国古代,并不是一个好的喻象。远古时就有“大禹治水”。而之后,黄河水时常泛滥,给古代人民带来无穷灾祸。只要翻开历史书就能看到,几乎每翻几页,就有水灾记录。而且,古代一直都有专门的水官,治理水患。《国语·鲁语》中有说:“冥某为夏朝水官,为防汛治水而殉职。”每个朝代,在治水方面,都付出了很多艰辛。水有患,亦有利。所以我们需要治理,不仅仅是完全的否定。正像我们人的性情一样,有时会使我们冲动犯错,有时又能使我们积极自信。所以要注意管理自己的性情,就要学会治理。这里,我更倾向于“上善治水”。“上善”就是很高的品德。我猜测这里是专门指大禹的。因为大禹治水,在古代就是床前故事,人人皆知。而且隋炀帝杨广的偶像就是大禹,正因如此才有了大运河的伟大功绩。大禹故事里讲。大禹的父亲鲧由于治水不利,被尧下令赐死于羽山。所以当时治理水患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后来大禹接受了这个任务。最后历经磨难,*完成。在尧舜之后,大禹也被推举成为一国之主,史称夏禹。了解了这些,那么这句话就好理解了。正是由于大禹治理好了水患,水就会滋养万物而不会泛滥。大禹做了众人都不愿做的事情,所以大禹的行为非常接近于道啊。(通行本的理解,因为是“上善若水”,所以,第二句“居众人……道矣。”的主语成了水。说水利万物而不争,故水近道。然而在古代水患多于水利,正是被治理后,才能有利而无害。当然这是我的理解,大家见仁见智吧。)中间一句:居善地,心善㴋;正善治,予善信;事善能,蹱善时。(这句话我改动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