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01: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3:20
如果能够测度出一种资产价值或经济中泡沫的含量,这无疑对泡沫的控制以至于*经济均衡运行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因此泡沫的测度自然成为学者们关注的又一焦点。
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三种研究思路。其一,从泡沫的定义即从资产的基础值(或称理论值) 出发,通过比较实际价值同理论价值的差异来度量泡沫程度,可以称之为基础值测度法;其二,认为实体资本是虚拟资本的基础,通过对虚拟资本偏离实体资本价值的程度来度量泡沫,称之为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比较法;其三,则是从动态的角度,测度泡沫的变化速度,即泡沫膨胀速度法。
目前见诸于文献的主要是第一种思路即基础值测度法。日本学者野口悠纪雄(1989)在研究东京市中心写字楼用地和住宅用地的现实地价与理论地价的差异时,假定市场参与者具有理性预期,那么当资产市场均衡,即土地收益率和其他资产的收益率相等时土地的市场价格等于基础价值, 此求出土地价格的理论值,然后再同实际地价进行比较,从而度量出土地资产中所含泡沫。四日本企划厅于1995年发布的济白书》对经济泡沫采取收益还原法。假设每个当期经济变量都为未来各期相应的经济变量的预测值,据此计算理论价格的估计值,然后计算所谓“利率调整的PER”(Price/Earning Ratio),@最后通过分析该时间序列,以及结合经济背景资料来确定资产价格何时出现泡沫。 中尾宏(1996)也采用收益还原法考察了东京都商业用地的理论价格,即不动产理论价格=纯收益 安全资产收益率+风险补偿率一租金预期上涨率)。
从上面可以看出,尽管这些日本学者计算资产理论价值的模型不同,但都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前提下即在理性预期下,资产的理论价值只取决于关于此项资产的现期及未来收益的信息。南开大学黄名坤博士(2002)则认为股票等虚拟资产的基础价值取决于实体资本在最优均衡稳定状态下资本的回报率,并用该方法对日本20世纪80—90年代的经济泡沫做了实证分析。首先他通过Ramsey Model求出最优均衡稳定状态下的资本边际回报率,以此作为资产的基础价值,然后求出经济中股票、债券及地产等所有资产各自的泡沫指数,最后通过加权平均求出整个经济的泡沫指数,⑨因此理论上这种方法既可测度单个资产的泡沫,也可在宏观上把握一国经济泡沫化程度。这种办法的问题是资本边际回报率模型中的参数如何确定,特别是对于那些利率尚未市场化的市场则更是困难,但这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也有理论基础。其他基础价值测度法还有市盈率法(PIE)、q值法等等。
第二种思路建立在对泡沫是虚拟资本偏离实体经济结果的认识上。主要指标有金融工具发行总量增长率/GDP增长率和金融工具存量价值增长率,国民财富总值增长率。前者是从流量的角度反映虚拟资本的增长速度,但是由于不同的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虚拟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不同,因此很难准确反映泡沫的程度,而且,国别之间缺乏可比性;后者则从存量的角度来度量泡沫,但国民财富却很难度量。戈登史密斯(Goldsmith,1994)提出了金融相关比率(兀R)法。所谓FIR就是指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与国民财富之比。他认为这个公式大致可以衡量一国金融发展程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的金融泡沫程度。
由于经济泡沫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有学者试图从动态的角度来刻画,这就是泡沫测度的第三种思路。
张文凯和包建祥(1999)提出用股票市值增长率同名义GDP增长率的比值来度量泡沫的变化速度。该模型存在的缺点是,对新兴的股票市场而言,股票市值的增长既可能来源于泡沫,也可能来源于市场扩容,因此难以真实地反映泡沫变化的速度。[16t董贵听(2001)在前者的基础上提出了泡沫膨胀速度模型(股市泡沫膨胀速度=股票市场价格指数增长率/GDP增长率),根据股市泡沫膨胀速度的取值及符号动态地判断泡沫的膨胀或收缩状态及泡沫的严重程度。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泡沫理论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理性预期研究框架以来,逐步从定性分析过渡到定量分析,均衡分析演进到非均衡分析。在此基础上,摆脱理性预期分析框架的有限理性分析范式诸如噪声交易理论、行为金融理论也逐步发展起来,丰富了泡沫理论,使人们对泡沫这种违反价格需求关系、套利行为不能出清市场的现象的认识不断提高。特别是对泡沫检验和测度的研究,为实际经济运行的监测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有助于现实经济的均衡稳定发展。为经济的泡沫指数;w_—第种资产在占总资产的比重。
但是,尽管对泡沫的研究自17世纪“郁金香狂潮” 以来就有(也许还更久远),不可否认今天的泡沫理论仍然是初步的和有局限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关于泡沫的含义和形成机理还远未达成共识,什么是基础价值(或理论价值)?这直接关系到经济泡沫的检验和测度的有效性。而且目前占主流的理性泡沫理论依赖于严格的假设条件,因而难以反映复杂的经济现实,只能解释实际经济的局部现象。在实证方面,由于所有的检验都依赖统计量的依概率收敛性,因而数据样本的支持非常重要,然而对于一个信息披露不完全或时间序列过短的市场,这一点是难以做到的;而且目前的实证方法大多是事后研究,关于经济泡沫的事前预测目前还没有较完善的设计。
既便如此,也不能否认现有关于泡沫的理论和实证成果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毕竟这些理论和方法使我们对泡沫的本质、机理等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还能为实际经济提供驾驭泡沫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