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无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21:1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1 05:19
楼主,无我相,是指不要用自我的观念去理解看待事物,
无人相,是指不要用别人的观念去理解看待事物,
无众生相,是指不要用世俗的观念去理解看待事物,
无寿者相,是指不要用长生不死的观念去理解看待事物。
因为佛法是无实,也无虚的,不生不灭的,
佛法是没有真实存在的具体的,但众生却又要靠佛法去修行度化的。
楼主的理解是对的,但不具体。
建议楼主多看看金刚经,特别是注释,一定会大有收获的。
善哉善哉追问请教财硕水晶,我刚开始接触佛法,最开始是看净空法师的碟子,感觉佛法非常适合我,要学习佛法,你建议从哪里入门为好?
另外,做事就不够从容,我认为是妄念太多的缘故,是不是这个原因,应该怎么从容对对事,请赐教,谢谢!
追答善哉善哉,修佛法先从行善开始,心善则心宽,心宽则事顺,心境宽广,做事就能见别人之未见,处理事情,待人接物自然就能从容不迫了。
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要想我要怎么做,也不要想我要从这件事里面要得到多少好处,而要从他人的角度来想,这件是要怎么做,不要太计较自己的得失,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这样做事就容易很多了。
修一切善法,但不要有区别的行善,不要有目的的行善,不要为图回报而行善。
比如买福利彩票,不要想着我要中奖,才去买,而要想,我是在帮助人,虽然只有2元钱,但你所做的福德却已经远远超出这2元钱价值了。
不要浪费,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吃饱就行了。
不要去和人比较,爱比较的人都是自我观念太重,老想着自己,不去想别人,什么事情都以自我的利益为中心去思考,看待,老怕自己会吃亏,这样的人会活的累,也没有朋友。
爱护身边的人,爱护动物,爱护花草树木,这些都是众生,佛法说,众生平等,要有一颗博爱的心来看待,
尊重他们,就是尊重生命。
修行佛法其实很简单,其实就是一个“善”。
善哉善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1 05:19
对于楼主的这个问题,我就谈谈我个人的见解:
这段话是如来佛祖对菩萨所说的.原文是:若菩萨生人相,生我相,生众生相,生寿相即非菩萨.
无人相的意思是:修道之人不应该有美与丑,善与恶之分.美丑之是世间的虚相,如金刚经中所写:凡一切相皆是虚妄,若见是相非相即见如来.善恶之分,世间没有绝对的善,相反也没有绝对的恶,善恶只是一念之差,心中想善即是善,心中想恶即是恶,正如如来所说:天下本无邪,邪在我心中.
无我相的意思是:修道之人不应该太执著,心中老是有"我",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已"我"为中心,比如:我认为,我以为,我想等..
无众生相的意思是:修道之人不应该有人与动物,植物等区分,芸芸众生皆离不开六道,皆在六道之中,你是人,说不好你前生是牛,是马.所以因以平常心对待世间万物,这就印证了佛教的教义:众生皆平等.
无寿相的意思是:修道之人不应该看重世间的金钱,权利,爱情,名声和生命,如太看重以上几种何为看透红尘,那又如何做到玄奘法师所说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总的意思是:修道之人应该做到,无善恶美丑之分,忘乎自我的境界,于一切众生舍怨亲之念而平等一如之心,断其一切*.做到无我,无心,无一切的境界,才能达到四大皆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1 05:20
许多佛教中人总是想将意识处于无分别的状态--一念不生的定境,作为无我相的实证,或者认为意识不去分别所接触的一切外境,就是无我相,然而这样岂不是越学佛越笨吗?
因此,师兄这一问,显然相当有慧根,胜过许多专研在文字之人以及严重误会佛法之人,金刚经乃至般若经典如心经所讲的心,并不是讲意识心。
师兄岂不闻:无眼耳鼻舌身意(出自心经),哪个心无眼耳鼻舌身意识呢?
又云:无色声香味触法,哪个心没有六尘外境呢?
而金刚经又常提到,无所住而生其心,请问师兄,我们的意识心能够无所住而生其心吗?
无所住,就是不住于任何境界上:当我们看萤幕的文字时,就是意识住于语言文字画面的境界上了,不管意识有没有执著,都是住于境界上了,纵然当我们无忧无虑的时候,也是意识住于轻安的境界上,都是有所住,人生大概只有睡著无梦的时候,意识暂时断灭,才会无所住,或者昏迷的时候,意识也不现起,这时候当然也是无所住。
可是问题来,当这两种情况下无所住时,意识还能生其心吗?
生其心就是在运作,当意识断灭时,哪有可能继续运作呢?
否则车祸昏迷的人,应该继续清醒,很痛苦的继续领受痛觉,也知道别人帮他抢救才对,可是事实上绝无可能发生这种事情,纵然有,他也是住于痛觉上,也是有所住而生其心,而不是无所住而生其心。
因此回归到问题,佛经讲的这种境界,不是意识心,而是不同于意识的另外一个心,因为既然能生其心,当然是心而不是物质,师兄可曾想过,我们意识每天断灭,或者昏迷时也断灭,断灭以后又必须怎么出生呢?
现前可见的是我们意识一定是依于大脑的状态而改变,当一整天思维研究、事业、或其他杂物时,意识必定因为大脑使用过久的关系--产生疲劳,导致需要透过睡眠,让意识不再运作,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又或者当大脑受到猛烈打击时,意识也必然受到影响,乃至重病、发高烧时,意识必然随著大脑的状态改变而改变,可是现前可见的是,当脑部麻醉,隔天清醒、或从昏迷醒来,意识又再度复苏了,那意识是怎么出生呢?
又或当我们还是受精卵时,此时当大脑还没形成时,意识显然也还没出生,又是什么动力让受精卵渐渐成长呢?
如果是母亲,那每个人应该又高又帅或者又美又正,因为母亲可以决定(假设),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显然除了身体,意识的背后,有个有特殊分别功能的心,能够摄取受精卵,乃至能出生意识!!
而佛法要入门所要实证的第一步,就是亲证这个心,现前观察原来色身与意识乃至种种功能都是由他出生,然而这个心却没有意识对于外界的见闻觉知功能,否则的话,当它执持受精卵的时候,必定会觉得自己一直被关著,很闷而想出离,显然这个心没有意识这种了知性的作用。
而师兄知道为什么金刚经特别强调无我相吗?
这是因为对于一般人来说,意识心就是自己,因为意识能够详细了知所看见、所听到、乃至所触摸到的种种讯息代表意含,因此会返缘自己是真实我,这其实在胎儿刚出生时,就会自然地这样执取了,不需要透过他人教导,这就是分别所生的我见与我执。
也就是我相。
可是佛法所说的另外一个心,却没有这样的体性,因为这个心--入胎识(只有他才能入胎,意识办不到),离却外境的见闻觉知--无所住--不动,因此不会返缘自己真实有,只会默默的做事--随缘应物--如如--生其心,因此金刚经所讲的无所住而生其心,以及无我相乃至无寿者相,就是在讲这个入胎识,而不是意识心。
入胎识从来就不会返缘自己的存在(离六尘外境的见闻觉知),所以无我相,也因为如此,不会有人我之分别--人相,更不会有众生相,而此心也不会反观自己存活多久,只有意识才会返缘自己等待多久,活了多久,而此心无此心相,所以是无寿者相。
因此这个心又称为非心心(不同一般人所认知的心),无心相心(不是意识心相的心),不念心(从来就不想念外界一切讯息,因为不知),入胎识(能执持受精卵),金刚心(此心有实体,却无形无色,但是无有任何一法可以毁坏它),无所住心(不曾染著六尘外境),真心(唯有此心才是真实永恒,让我们一世又一世的出胎),如来藏(这个心也含藏了成佛所需的功能种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1 05:20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末学浅见:
四相以“我相”为主;若能“无我”,其余三者也必定相继断除。
而古来高人无数,最难断除者,就是这个“我”了!
断除我见,实证这个“能见闻觉知,能思考”的“我”本为虚妄;并且决然放弃这个“假我”,即是走上了“出离三界”的轨道;
然而,断我见却只是声闻乘初果:“须陀洹”,次第而到“声闻极果”(阿罗汉);此时,仍然不能测度大乘悟后菩萨之智慧,何况诸佛境界!
“无四相即是佛”一句,算是“浅化”佛法吧。于理不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1 05:21
这应该是出自《金刚经》吧……我可能可以为你解答,因为以前一个和尚和我讨论过这个问题……其实这四句话并不想之前所说的是4个……其实就1个,就是心无本相……,其实这是指佛家的超凡脱俗境界,超脱相的束缚,升华至普陀境界……只有超越了自我众生之相,才能看到如来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