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唐诗与宋词的审美差异 以具体诗词为例 很急 谢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23:3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8:06
诗词审美意境之表现
(一)唐诗的意境
唐人有关意境的研究与创造有划时代的意义。纵观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史, 主要是唐诗真正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创造出韵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的诗歌意境。
(1) 盛唐诗人在其诗歌创作中, 创造出兴象玲珑、韵味无穷、高度浓缩、多层次又轮廓明晰的意境。我们看下面几首诗: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之一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王维《辛夷坞》
各诗无一不是情景交融契合, 并且能再造想象, 引人遐思, 含蓄蕴藉, 言外有意, 余味无穷。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王维诗时就称赞其作品:“词秀调雅, 意新理惬, 在泉为珠, 着壁成绘, 一字一句, 皆出常境。”
(2) 中唐诗人在其诗歌创作中, 创造出以心照境、心与境谐、境生象外、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的趋于内向化、主观化的意境。所以, 中唐诗歌的意境便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我们看下面几首诗: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I>——司空曙《江村即事》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老兔寒蟾泣天色, 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 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 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
——李贺《梦天》
上面前两首诗, 以心照境, 写得不即不离, 含蕴深远, 境生象外, 言外有意, 是诗人对世理人生无可无不可的独特情趣与心境的真实写照, 尤其“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明写客观物境, 实则更是诗人心灵世界的外化, 象外有象, 弦外有音。第三首诗也表现出中唐诗境的特殊风貌: 一方面境界深远, 言外有思, 同时全诗又弥漫着一种浓重的主观情思即怀古伤今的感慨, 由此人们读之, 一种主观化的色彩, 一种浓郁的伤悼之情沁人心脾。第四首李贺之作主观化色彩更为突出, 诗中天上境界以及由天上看人间的景观都是诗人主观臆度而出, 是诗人心灵世界的曲折反映。这种诗境同前两种一样, 反映出唐诗之意境由盛唐到中唐的转变痕迹: 突出点是由外向型、开张型向内向型、主观型的演变。
(3)晚唐诗在意境方面以朦胧美最为突出。这个时期诗歌本来有多种意境: 一是怀古咏史诗深沉含蓄的意境, 如杜牧的《登乐游原》, 薛逢的《悼古》, 王枢的《和严恽落花诗》等都是如此。二是爱情诗细美幽约、迂回曲折的意境。如杜牧、李商隐有关爱情题材的诗作多是如此, 而李商隐则更为突出, 如其《锦瑟》, 特别以爱情为题材的无题诗更是如此。三是味外有味、韵外有致、景外有景的多重意境, 这方面以司空图为代表。在整个晚唐时期, 在诗歌意境的创造上, 李商隐的朦胧诗造诣最高, 在整个中国诗史上独标风韵。
以上所言是唐诗在意境创造方面的主要成就和特征, 尽管这几种意境各有独到之处, 但总体上都以韵味深长为特征, 这是唐诗各种意境的共同点。
(二)宋词的意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诗话》中也说:“诗有诗境,词有词境,诗词一理也。” 他们都认为宋词也同唐诗一样具备意境。在诸多的意境中,雄浑、深静、迷离渺远应是最为常见的。
(1)雄浑之境
宋词发展到苏东坡、辛弃疾时代,词的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以诗为词”、“以文为词”,融入自己广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和浓郁的生活情趣,还将炽烈的爱国热情和饱满的斗争精神倾注于词,极大地开拓了宋词表达的内容,给宋词注入了刚健壮烈的风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将骇目惊心、雄伟奇绝的长江景观与雄壮威武的历史融于一体。在这里,自然与历史,空间与时间,雄壮与飞动都凝固了,读者获得的力量与震撼,是发自于内心的酣畅淋漓与灵魂的净化,因此这首词被誉为豪放词的杰出代表。
具雄浑之境的词大都突破了儿女之情、离愁别绪,或咏壮丽的自然景物,或抒发登临怀古之情,或叙边关征战,或抒爱国之志,或论史谈玄,或叙师友之谊,或高楼远眺,或夜读遨游……无不表现出词人慷慨激昂、雄奇奔放的气势。词人们往往选用“旌旗角声”、“征衣”、“鹧鸪声声”、“落日危楼”、“西风瘦马”、“孤标红梅”等来营造孤愤、旷达、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雄浑之境。如: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陆游《秋波媚》)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衤詹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女足)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辛弃疾《鹧鸪天》)
(2)深静之境
所谓深静之境,就是说词有一种幽深僻静之感,而在这种幽深僻静中,又能让人分明感受到潜藏着的深沉的情绪,犹如孤灯之于寒夜、幽花之于深院、雨滴梧桐之于不眠的双眼,能给人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清人况周颐就说过:“词境以深静为主。”究其意,无非是说深静之境是词的第一境,这与词常用来言情有关,词经常用来表达相思、孤独寂寞、长夜难眠的情感,词人们就选择深静之境来加以表现。如温庭筠的“梧桐树,三更雨,点点滴滴,空阶滴到明”就是营造了在寂静的夜晚,梧桐雨从屋檐点点滴落的深静之境,从而暗示、烘托了思妇长夜难眠的孤独与相思。李清照应是营造深静之境的主要词人。
为了营造深静之境,词人们经常运用“深院”、“梧桐夜雨”、“黄昏”、“重门”、“蝉鸣虫吟”、“芭蕉”、“花影”等意象,这些意象以其幽深、寂静的特点有力地渲染、烘托、暗示出词人们的相思、孤独、思乡等情感。如: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
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晏殊《踏莎行》)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卷舒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李清照《添字丑奴儿》)
(3)迷离渺远之境
迷离渺远之境与深静之境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深静之境的情感蕴于内,或室内或院内或楼内,给人以重门深院之感;而迷离渺远之境播于外,往往烟雨迷离,水远山重。然而在情上又是高度统一的:深静之境写相思、孤独、思乡等情感,正由于有了相思、孤独、思乡才有了远望、回首、向往;远望、回首、向往无结果,才会迷茫、凄楚、望眼欲穿,而这就是迷离渺远之境。
在词人中,贺铸应该是最擅长营造迷离渺远之境的。
迷离渺远之境常用“烟雨茫茫”、“柳絮烟草”、“暮云夕阳”、“水远山长”、“斜阳带蝉”、“寒鸦孤鸿”等意象,它们常被用来表现凄迷、怀旧、失落、伤感、迷惘等情绪。如:
伤心两岸官杨柳,已带斜阳又带蝉。(贺铸《鹧鸪天》)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邓肃《长相思令》)
衰草愁烟,乱鸦送目,风沙回旋平野。(姜夔《探春慢》)
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有时,词人们常常将上述两种意境融合在一首词中,以便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如邓肃《长相思令》:
一重溪,两重溪。溪转山回路欲迷,朱栏出翠微。
梅花飞,雪花飞。醉卧幽亭不掩扉,冷香寻梦归。
这首词上片写迷离之境借迷离之境,表现内心的凄迷;下片是深静之境,借以表现思念和孤独。
宋词集中体现为上述三种审美意境。总的来看,宋词精美细腻的语言及其音乐美,形成了清新幽美、空灵蕴藉的园林意境美。
(三)古典诗词的意境及差异
古典诗与词有三大基本的审美特色:其一,中和之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缓各,人与人的协调;其二,民族风格美:历史与民族感,秀美的悲剧与永恒的意旨,融合了姐妹艺术;其三,虚静与实动:虚静与实动的统一,形象与哲理的结合。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表达出诗所难以传达的情绪,但却也有时不能表达诗所能传达的情意。换句话说,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有的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同样的,有时在词里所能表达的,不一定在诗里能表达出来。比较而言,是“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里所写的内容、意境更为广阔、更为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意思是“言长”,也就是说有馀味,所谓“长”者就是说有耐人寻思的馀味。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论词》中,也曾说:“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质言而词更多比兴。”
唐诗集中体现了大唐帝国社会*、文化特质等各方面的风貌,以李白为代表的天才诗人,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体现了盛唐的魅力。盛唐诗人们作诗笔参造化,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而词,作为宋文化的代表文学式样,它的深层内核即为这种市民文化和享乐风气所浸染。如果没有众多的青楼妓院、瓦肆勾栏,没有文人的和这类院馆的密切结合,词就不能成后来蔚然大观之势。诗与词的意境有重叠的地方。由于两者文化内核的差异,诗词意境的审美特色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如果唐诗表现为唐“风”,体现了盛唐之音,一种动态美、风骨美。宋词则体现了宋“韵“,体现了静态美以及心灵美人格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