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经济全球化的事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0:5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16:24
一、全球化
1.什么是全球化
“ 全球化 ” 通常指 “ 经济全球化 ” ,它是近几年来新闻媒体和学术界使用频率较高,同时又是内涵界定争议较多的概念之一。
经济全球化并不是突然发生的事件,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或者说是资本扩张的必然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党宣言》中就曾指出: “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
到今天,虽然这个全球化过程还远没有完成,世界上还有反对全球化的个人和团体,但全球化已经是谁都无法回避、必须正视的现实。正如 1990 年 1 月 8 日的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的 “ 国际化市场与全球化经济 ” 一文所说: “ 当前世界大公司的老板正在考虑的战略转移是全球化。进入 90 年代,若估计不到国际化这一强大发展趋势,就无法决定工业发展的前景。 ”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对工商界人士说: “ 经济全球化是被贸易发展推着走的一列高速火车,迅速发展的技术也是推动力。 …… 认为可以阻挡全球化的人必须告诉我们,他们准备如何阻止经济和技术发展。阻止全球化,等于说要阻止地球自转 ” 。种种迹象表明世界经济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它的运动方向就是全球化,最终形成全球统一大市场。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各种经济资源在世界市场上相互流动来实现的。所以,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务等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跨越国际的大流通。随着流通程度的扩大和深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也逐渐增强。到现在,经济全球化已经表现得很清楚的内容是一系列经济要素全球化的组合,即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人力资源全球化、消费全球化等等。
经济要素全球化组合的速度与规模,可以说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公司的出现既实现了生产组织的全球化又实现了组织生产的全球化。到 2l 世纪初*公司已有 6 万多家,其中最大的 200 家就垄断了世界经济活动的 l/4 ,*公司的生产总量已占全球生产总量的 1/3 ,其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技术转让费用占全球 2/3 。无怪乎有人说, 20 世纪是*公司在民族国家中经营的世纪, 21 世纪则是民族国家在*公司的网络中生存的世纪。因此,可以说,世界经济的大转折过程中*公司是主要的推动力量;毫无疑问,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尤其是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也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与此同时,随着技术开发的国际化和全球技术市场的形成,科技开发的产业化与全球化也已成为一种大趋势。
2.什么是国际化和一体化
人们在谈论全球化问题时,还经常使用 “ 国际化 ” 、 “ 一体化 ” 等相近的词汇。而且学者们对这些词语的解释也互有差异,这是许多新领域发展过程常见的现象。
“ 国际化 ” 和 “ 全球化 ” 在许多场合是经常被交替使用,甚至不加区别。如果一定要加以区别的话,可以说 “ 国际化 ” 表示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初始阶段, “ 全球化 ” 则侧重于过程的目标、结果或其成熟阶段。由于当今的全球化还不能说已达到成熟阶段,因此用国际化来表达也无多大妨碍。这两个概念的科学界定有待于全球化经济学的诞生。 ‘
“ 一体化 ” 也有一些类似的概念,如 “ 国际经济一体化 ” 、 “ 区域经济一体化 ” 等等。国外有的学者把 “ 国际经济一体化 ” 又叫做 “ 区域化 ” ,并将其定义为: “ 各个独立的国民经济在*上组合成为更大规模的经济集团或共同体,如欧洲经济共同体。 ”“ 区域经济一体化 ” 是指在地理上相近的国家相互采取更为开放的*,从而结成一体化的集团 ( 组织 ) 。这些概念实际上都是指 20 世纪 80 年代起,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一些国家为了减少贸易壁垒,形成某种互惠的国家联合体。其中影响较大的除欧洲经济共同体外,还有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中美洲共同市场、海湾合作组织、马格里布联盟等。
“ 一体化 ” 或 “ 区域经济一体化 ” 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自然发展阶段。它是相邻国家之间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的必然结果。成立区域组织的初衷可能各不相同,但区域经济发展会增加各地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降低地区内部的商品流通成本,加快地区经济的发展,如能健康发展,有可能成为全球化经济的稳定成分。
二、全球化的特征及其表现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以往的经济模式和经济现象都在迅速地发生变化,它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多角度的,这里仅罗列与本课题关系较为密切的几个方面:
1.企业*经营和商品*生产
在以往的年代里,某一特定产品是由某一特定企业独家制造的,这是天经地义的。如王麻子刀剪肯定出之于王麻子刀剪铺工匠之手,本田发动机是由日本本田公司生产的等等,也就是说产品是专属于某国家的某企业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这一概念越发不清楚了。现今的国际市场中流通的商品出于管理上的需要虽然也钉上某厂、某地或某国生产 ( 制造 ) 的牌子,但实际上已不是独家生产,甚至不是某一国制造的产品。众所周知的波音喷气客机,名义上是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其实参与生产的企业包括 6 个国家的 l500 家大企业和 15000 家小企业。再如,欧洲的 “ 空中客车 ” 飞机,参与研制和生产的企业除法国外,还有德国、英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的航空公司,只是在法国的图卢兹最后总装,法国制造的零件还不到 40 %。不仅这类结构复杂的大型设备是这样,就连许多小型产品也是这样生产出来的。这类产品的原产地或生产国的概念,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说这是事实上的 “ 全球产品 ”—— 经济全球化的杰作。
“ 全球产品 ” 是商品*生产的结果,商品*生产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和成功,主要是由于企业的*经营和*公司的发展。资本的全球扩张是企业*经营和*公司发展的动力。在生产的全过程中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并生产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这是企业*经营和*公司这一组织形式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被分解为若干阶段或环节,按照以往的生产模式,这些阶段或环节便是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但在*经营的企业里,却变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分工。有些环节 ( 如零件加工 ) 在劳动力低廉的国家进行,有些环节 ( 如开发设计 ) 在拥有高素质专家的地方进行,有些环节 ( 如总装配 ) 则在主要的销售市场附近进行。因此,可以说 “ 全球产品 ” 是全球性资源最佳整合的结果。
2.商品和资源的*大流动
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现代工业的社会化生产,促成了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造就了遍及全球的国际市场,从 GATF 到 'WTO 都是要使这个市场更大、更无阻力和更自由,以便使国际贸易更加便利、商品流通更快、交易成本更低,让消费者从中获益,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提供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空间,从而又会进一步激发更大规模的商品流动、资金流动和人员流动,使那里的经济产生活力,这就是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巨大作用。
今天国际市场商品和资源流通规模之大,已达到令人难以想像的程度,仅 1995 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就达到 5 万亿美元,相当于平均每人购买了 l000 美元进口商品。世界贸易年增长一般都在两位数,并且持续地超过产出增长的速度。这就是说,世界产品中越来越大的部分参与了国际贸易,许多国家对外贸的依存度显著增大,自觉不自觉地投入了全球经济的怀抱。
今天世界范围人口的流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其规模之大,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超过了任何一次民族大迁徙。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开始,各工业发达国家对外籍劳工的吸纳不断增多,美国、加拿大首当其冲,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西欧也开始大批招收外籍劳 32 ,其中英国和法国各达 300 万,中东石油输出国 10 年间劳工数增长 10 倍。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的民工潮以亿计算。
今天世界范围的资金流动 ( 国际投资 ) 量,近乎天文数字,仅 1995 年世界外汇交易总额就达 500 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商品贸易额的 100 倍。
3.世界范围的技术交流
当今世界已经摆脱了以往那种严格控制技术外流的传统,技术也以商品的形式进入了市场。世界技术市场上通过合法方式出售和购买技术专利、技术特许权、提供有偿技术服务、版权交易、购买成套设备和生产线等等方式的技术交流十分活跃。这种技术的广泛流动使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周期显著缩短,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创造更大的效益。以日本为例, 1950~1970 年间,日本仅仅花了 60 亿美元,引进 2600 项技术,创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奇迹。据专家分析,如果不引进外国技术而由自己开发的话,大约需要 3 倍的投资和 10 倍以上的时间。
世界范围内信息的高速与大量流动,几乎不受地理*,世界确确实实变成了地球村。信息在经济、技术乃至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比任何时代都重要,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超过现今的任何一个产业。据预测到 2012 年仅集成电路行业年销售额将达 1 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 2000 年国内生产总值,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部分的 60 %与集成电路有关。
上述 3 个方面描述的仅仅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从中可以发现这种经济模式对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优越性,它的磅礴气势和动人前景。同时,电会发现这个世界规模的经济列车的高速安全运行,确是一大难题。如果这个国际市场没有统一的共同遵守的规则,流通的商品和各种资源没有可靠的质量,没有较高的信任度,其后果将是何等的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