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23:0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7 08:56
1、定义不同
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谓。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者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
进士:通过殿试之后可以被授予官职的人。
2、待遇不同
进士本身没有什么待遇,但会根据实际派人官职,再根据官职大小拿俸禄,一般来说最初授予的官职都很低,第一名状元一般实授韩林编修(六品),其它人就更低的,通常情况进士出身比进士及第授予的官职要大,位置也重要一些,以后提升的机会也更多。
3、做官方面不同
古代有遇缺先补的原则。实际上,科举考试虽然并不如现代的高考那么频繁,但是这种选拔人才的速度对于封建王朝来说,还是显得太快。因此就常常出现,虽然是堂堂的的两榜进士,却赋闲在家的现象。
此时,“进士出身”的优势就凸显出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遇缺先补”,只要有空缺的职位,“进士出身”比“进士及第出身”要有优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进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进士及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7 08:56
贡士科举制度中,生员(秀才)一般隶属于本府、州、县学,若考选入京师国子监读书,则不再是本府、州、县学的生员,而称为贡生。意思是把人才贡献给皇帝。明、清两代贡生有不同名目。明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
清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参见“五贡”、“监生”。、中国古代*一级科举考试中试者之称。原指古诸侯推荐给天子的士(见“贡举”)。汉指郡国荐举的孝廉。《后汉书·左雄传》:“郡国考廉,古之贡士。 ”此称始见于《礼记·射义》:“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唐、宋时,以州(府)、县科举考试(乡贡、乡举)中试者称乡贡士。明、清时,会试中试者统称贡士。清制称会试考中者为贡士,再经殿试。
贡士科举制度中进士出身和进士及第,生员(秀才)一般隶属于本府、州、县学,若考选入京师国子监读书,则不再是本府、州、县学的生员,而称为贡生。意思是把人才贡献给皇帝。明、清两代贡生有不同名目。明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
《尚书大传》曰:古诸侯之於天子有功者,天子赐其车服,号曰命诸侯。邳州(古下邳)历史上曾建置为邳国、下邳国、下邳郡、都治和郡治以及东徐州、南兖州、东扬州治所,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三国魏国时期徐州治所由下邳城迁至彭城。
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改东徐州(治所下邳城)置邳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彭城置徐州,因此在建制置历史行政意义上,今天的徐州市古置彭城、武安州,今天的邳州市古置下邳城、东徐州。周天子分封诸侯,周文王之子伯郑,受封于古毛国西河郡(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
意思是把人才贡献给皇帝。明、清两代贡生有不同名目。明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清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 京城三年考一次,大约是在乡试的隔年。
先举行会试进士出身和进士及第,由礼部主持,所以叫做部试,考中的就叫贡士,每科的贡士是从全国赴京的举人中间选300外名,竞争就更加激烈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7 08:57
进士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7 08:57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最高层次为殿试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7 08:58
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