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实业救国"思潮产生的背景和理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19:5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8-14 14:41
夏培德绘朱家角
按照老一辈朱家角人回忆而复原的合丰米行
创办于1930年的《漕声》第一版即设固定栏以50%的篇幅刊登广告
当年童天和国药店可以赊账取药,实在有难处的病家,药店会在年终酌情销注欠账
本报小编 范昕
仅以“小桥流水人家”形容上海一角——朱家角,未免模糊了它的个性。
朱家角,旧称“珠里”,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又是上海近代工商重镇。若以镇上第一庄园——课植园中“课”与“植”的对应关系来观照近现代历史上的朱家角,人们会蓦然发现,它从来就是不同于其它江南古镇的,“课”所代表的学习、诚信、人文与“植”所代表的实践、财富、实业在这里尽情相拥。
这样一句话载于清代嘉庆年间成书的朱家角镇志《珠里小志》中:“百工皆谓之手艺,又曰生活,又曰行业。”由此可见,生产实践正是朱家角人的生活写照。
——编者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6 01:42
背景:
实业救国风行于20世纪之初,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获得了初步发展,同时帝国主义国家在清朝廷**帮助下,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主权,民族灾难空前严重,这时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运动也日趋高涨。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初步发展,提高了资产阶级人物投资办新式工商业的兴趣。帝国主义的猖狂的殖民掠夺,激起广大人民爱国救亡的义愤,资产阶级也感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更加致命的威胁。
理由:
甲午战争之后,陈炽宣称:今后中国的存亡兴废,“皆以劝工一言为旋转乾坤之枢纽”(《续富国策•劝工强国说》),这可说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论的滥觞。20世纪初,张謇极力宣扬实业救国论,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张季子九录•政闻录•对于储金救国之感言》)。
参考资料:《实业救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6 01:42
实业救国论风行于20世纪初,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获得了初步发展,同时帝国主义国家在清朝廷**帮助下,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主权,民族灾难空前严重,这时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运动也日趋高涨。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初步发展,提高了资产阶级人物投资办新式工商业的兴趣。帝国主义的猖狂的殖民掠夺,激起广大人民爱国救亡的义愤,资产阶级也感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更加致命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以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帝国主义侵略、掠夺相号召的实业救国论,成了一个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又具有广泛影响的议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6 01:43
中国近代史上主张以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思想。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盛行于辛亥*和五四运动前后,代表人物有张謇、张东荪等。
在洋务运动时期,郑观应兴办实业,提倡“商战”,他认为发展商业能够富国,富国就能御侮,从而达到救国的目的。张之洞虽然主张“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但认为发展实业可以强国强民。他积极地创办铁厂、兵工厂,并筹办铁路。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士纷纷设厂救国。张謇创办有纱厂、面粉厂等多种企业,兴办学校,企图实现以实业所得来资助教育,用教育来改进实业,凭实业发展而救国的目标。他认为,实业和教育是国家“富强之大本”。辛亥*时期,报刊竞相宣传“实业救国”,并提出国家振兴实业“要道”5条:改良各种行政机关、调整和统一度量货币、疏通货物流通渠道、收集才智之民归实业界、制定特别保护奖励法规;提出要扩大出口贸易、实行关税保护*等具体办法,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业救国”论。在五四运动前后,“实业救国”论盛行不衰。民族资本家大力提倡国货,抵制外国的经济掠夺,维护民族利益。他们的共同口号是:“振兴实业,挽回权利。”哲学家张东荪也曾鼓吹“实业救国”。他认为,中国既然有贫乏病,那么开发实业就成为唯一的要求;在开发实业的要求下,资本主义、机器生产与日俱增,形成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要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要增强国力,要增强国力就必须开发实业;社会主义、*主义、国家主义、无*主义等,在中国都是行不通的。近代实业家张謇等人和张东荪提倡“实业救国”的动机是不同的。前者反映了实业界和开明人士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自强救国的进步要求。他们兴办实业,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一定作用,但是这种主张没有抓住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后者则是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反对中国实行*与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托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