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听和说的习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22:0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0:27
一、 适时*注意力,培养学生听的良好习惯
低年级小孩子有意注意时间短,在听或跟老师读书时,若发现有分心或跟不上的学生,可以暂时停下来,并说:“呀,我们读到哪儿了?老师给忘了,谁能帮忙找到?”这样能转移分心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帮助掉队的学生找到要读的内容。然后再往下进行,有时候,这种办法对于特别调皮、好动的孩子也不一定凑效。这时,老师可运用体态语言来帮忙,走到孩子身旁轻轻拍拍他(她)的肩膀提醒,或俯在他(她)耳旁亲切地送给孩子一句悄悄话等。
新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民主交流,更多的是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同学发言也特别重要。在学生集体讨论时,如果有学生回答的好,我常常及时当众鼓励:“你答的真准确,就是声音小了点,再大声说一遍,好吗?”还如:“这位同学回答得有清楚有正确,看谁跟他(她)表现的一样好。”以引起全体学生注意听、想。还可以进一步启发 :“老师还想听听谁比他(她)想的更好。”小学生争强好胜,谁不想得到当众表扬。顿时一个个凝神思考,一只只小手举的高高。这样处理,调动、激发起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更培养了学生注意听课的好习惯。同时,对课堂上能自觉专心听、并且听完别人发言,能说出别人的优点或发表不同意见的学生,教师更要重视鼓励、表扬。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点头、微笑、一朵小红花、一面小红旗、一张小贴画等,在学生的眼里都是最高的奖励。同样,同桌互学、小组合作都可根据情况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坚持这样做,学生听的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有所养成。
二、 合理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想的良好习惯
新课程实验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环境。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往往不可能都预测得到。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相当强的应变能力和*学生的能力,善于调动和引导学生思考。
1、 当学生思考有误的时候
一种情况可能是学生没有听清问什么,这时,可将问题再提示一下。另一种情况则是学生没有完全把问题审清楚。如学了“清脆”一词后,我请学生试着用上它造句;生甲:“我吃的饼干很清脆。”生乙:“我家门前的小河水是清脆的。”显然学生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不准确。听后我请其他学生议一议、改一改。一生说:“清脆是指声音的,生甲的句子应这样说‘我吃饼干的声音很清脆。’”另一生说:“生乙的句子可改成‘我家门前小河水是清澈的。’”在弄清学生思考错误的原因后,找出问题,再把问题抛给学生,引导他们讨论,在自己找出不足,自己纠正的过程中学习如何思考、表达。
2、 当学生想法雷同的时候
在实验教学中,有许多发散性的、拓展性的问题。往往能激发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但由于存在个体或学生一时思路打不开等原因,时常会有雷同的想法出现。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仿说句子“下雨了,__说,不怕我有__”时。开始学生大多围绕动物仿说:“下雨了,燕子说,不怕,我有屋檐。”“下雨了,小牛说,不怕,我有牛棚。”……显然,学生的思路有些打不开。这时可启发说:“下雨了,我们身边、周围还会有谁不怕,为什么?开动脑筋想一想,看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又经过思考,学生纷纷发言:“下雨了,青蛙说,不怕,我有河叶伞。”“下雨了,小鸟说,不怕,我有纸盒搭的新家。”“下雨了,学前班的小朋友说,不怕,有好心的大哥哥、大姐姐为我撑伞。”……有时候,教师的一个小小的恰当的提示或点拨,往往能是学生茅塞顿开,进一步地多角度地大胆的想放、开说。
3、 当学生思考确实有障碍的时候
学生遇到自己解决不良的问题是正常的。在想方设法启发和引导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就有必要讲解或示范。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如教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我当小主人”这一口语交际活动。我采取学生喜欢的表演进行。两组同学先表演之后,我请学生评一评。他们提出一个共同问题是:主人和客人没有交谈什么。我请学生再次讨论讨论。之后,也只有一位学生谈了一点点意见。农村孩子生活中这样的实践机会毕竟少之又少,当时,我心里也暗暗着急。而后镇定了一下,我笑着说:“老师也想去做客,大家欢迎吗?”学生听了纷纷喊到:“到我们组来!”“到我们组来!”我顺势以大 “客人”参与到一组同学的表演活动中,有意识的示范客主交谈。然后我请学生想一想,假如你就是叔叔、姨妈等亲戚,来你家做客会对你说什么。受到启发,在接下来的表演中,学生能够你一言我一语的“攀谈”:“你今年学习进步了吗?”“这是姨妈送给你的礼物,喜欢吗?”“喜欢,谢谢姨妈!”“这是奶奶给你的压岁钱。”“谢谢奶奶!”“你爸爸妈妈呢?”“他们出去买菜了。”……话语很朴实,一副副煞有介事的样子,学习气氛十分活跃。还如“你们可能想好了,就是不知道怎样表达出来,老师来帮帮你的忙或请小老师来帮忙。”“这个问题老师是这样想的,认真听一听,也许对你们有启发。”“老师课前查找到关于××的一些资料,读给你们听听,对你们会有所帮助。”教师以一个学习参与者的身份,带着和学生商讨的口吻,帮助他们解决思考上的困难,学生在愉快、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同时对他们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
三、 合理*课堂发言,培养学生说的良好习惯
在建立活泼、生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程度好的学生往往思维活跃,接二连三的发言。为使个别学生不被“冷落”,我这样对待:“你(你们)知道(或想的)真多,老师还想听听没发言的同学怎样想的。把发言的机会留给他们,好吗?”这样,前者能欣然接受,也调动起来后者表达的愿望,争取表达的机会。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心理素质较差,还有好胜强的特点。因而在课堂上时常有发言冷场的情况发生。这时,教师不能急噪,更不能生气、发火,要冷静对待。在迅速准确地分析学生回答不出来的原因后,采取相应、合理的处理办法。有的学生是想好了由于紧张又忘掉了。可说:“你有点紧张,请仔细想一想再回答。”若是回答不流利,则说:“请把你的话组织一下再说好吗?”有的学生没有充分准备旧来发言,可说:“你可能还没有想好,请再仔细读读书或看看图,等会再给你机会。”对于实在回答不上来的学生,可以说:“谁愿意帮帮他(她)”……经常这样做,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良好发言习惯也逐渐养成。
总之,合理实施课堂*,能较好的保证教学和学习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能保证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能否合理实施课堂*,是对教师课堂应变能力和较好驾驭开拓的锻炼,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