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向直中取 不向曲中求 出自哪里 作者 含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21:3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09:33
嵇康“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嵇康,《广陵散》万古流芳;因了《广陵散》,嵇康得以唱出了他生命里最后的一曲挽歌!
聆听《广陵散》,有一种在金戈铁马的杀戮与征伐声中体悟生命的感受,喧嚣而寂寞,压抑而忧幽。但人们可曾知道这作为旷世遗韵的《广陵散》究竟响在了何方?!
《世说新语·雅量》中这样写到: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悲则悲矣,壮则壮矣!“广陵一曲终遗世,三尺瑶琴不复弹。”!
我看见……
凄风苦雨。
仅仅几尺的断头台上,几个魅影,显得阴森而狰狞。
嵇康要来了他心爱的古琴,置于台上。
宫商角羽徽,整齐地排列着。此刻,琴弦仿佛也弥漫着某种忧郁的气质,如临大敌般的肃穆。
它没曾想到,在主人的挥洒之间,自己竟成了衡量万物与寂静,往昔与未来;衡量人类内心真实与生活着的这份现实的一杆标尺!
它没曾想到,琴声嘎止之刻,就是主人从容赴死之时。
那铮铮的琴韵声,伴随着昏黄瑟索的苍穹,骤然响起……。激越昂扬,悱恻侘傺。在那一弹一拨之间,我分明看见了他正忘情其中,恍若于山水之间般的诗意与沉醉。琴家(嵇康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倾其毕生之余力演绎了音乐,而音乐高亢的唱吟也完整地为这个濒临绝境命若悬丝的生命阐释了它应有的高度!
“斯人已远逝,空余黄鹤楼,白云千载空悠悠。”当刽子手刀落之前,和着这不散的悠扬余韵,嵇康的灵魂早已循身遁离,冲破尘嚣,旋伴在纯净而湛蓝的天宇,让生命回归到了它本该回归的原初穹窿。《广陵散》因此也就成了嵇康的“安魂进行曲”与生命的杳杳之音。
绝响也响在了生命的尽头,响给了永恒的死神。也许,这是一种对死亡的献祭与嘲讽,也许这也是一种以“肯定之死”让“否定之生”彻底输掉的向死而生的决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09:33
这句话传说与姜子牙有关系.
姜太公自幼聪慧,但家境贫寒,待到成年,连个媳妇也娶不起,只好给人家当了上门女婿,最后又被赶了出来。为糊口,他当过兵,卖过饭,年纪很大了,还不的不起早贪黑到距家乡60公里外的京城朝歌(今安阳郊区小屯村一带)杀牛。然后到棘津(进延津动屯镇棘津铺一带)售卖。由于不满殷纣王的残暴统治,为躲避*,他还曾漂泊山东日照一带。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生活非但没能磨掉他的意志,反而更激起他地殷政权的反抗,丰富了他的知识,增张了他的才干。当时,与残暴腐朽的殷政权形成了鲜明对照的是在歧山(今陕西关中区)兴起的西方小国周围。周国经三代国君的励精图治迅速强大,被殷纣王视作心腹大患。纣王讲国君姬昌(周文王)诱至京都囚在羑(在今汤阴县),后文王设计逃脱,继续暗作灭商的准备。姜太公听说文王求贤若渴,认为自己的*抱负只有和文王结合才能实现,于是不顾及已60岁(有说80岁)的高龄,长途跋涉于之结识。相传他钓鱼用直钩,别人笑他,他则说“宁向直中取,愿者自上钩”的来历。
一日。文王猎归来,在渭水边上发现了正在垂钓的姜太公。只见他银髯垂肩,静静 地下钩,静静的观鱼浮,对经过的大队人马似乎视而不见。文王奇怪,上前与之攀谈,聊了几句,发现此人出语不凡,顿生敬意,就和他继续聊,越聊越投机。文王感到这就是自己日夜寻找的兴周灭商的人才,立刻请他上车一起回到宫中,拜为太师(相当于宰相)。姜太公从此如鱼得水,大展其才。史称文王“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09:34
出自《增广贤文》原句是:宁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