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承祯是什么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4 02:1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3 13:43
【司马承祯】(647或655--735)唐道士。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
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受符录、辟谷、导引、服饵等方术。隐居天台山。睿宗、玄宗迭次召见,玄宗还从他亲受法篆,命于王屋山自选形胜,筑阳台观以居之。吸收儒家正心和佛教止观学说,主张*要收心、守静、简事、直观,去知识,绝*,对北宋理学“主静说”有直接影响。
善篆、隶,自成一体,号“金剪刀书”。曾受命书《老子石经》,刊正文句,定著五千三百八十言。卒谥贞一先生。
著有《修真密旨》、《天隐子》、《服气精义论》、《坐忘论》等。
司马承祯 (647—735) 唐代道士、道教学者、书画家。字子微,法号道隐,又号白云子。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自少笃学好道,无心仕宦之途。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得受上清经法及符箓、导引、服饵诸术。后来遍游天下名山,隐居在天台山玉霄峰,自号“天台白云子”。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为“仙宗十友”。武则天闻其名,召至京都,亲降手敕,赞美他道行高操。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召入宫中,询问阴阳术数与理国之事,他回答阴阳术数为“异端”,理国应当以“无为”为本。颇合帝意,赐以宝琴及霞纹帔。唐玄宗开元九年(721),派遣使者迎入宫,亲受法篆,成为道士皇帝。开元十五年(727),又召入宫,请他在王屋山自选佳地,建造阳台观以供居住。并按照他的意愿,在五岳各建真君祠一所。他善书篆、隶,自为一一体,号“金剪刀书”。玄宗命他以三种字体书写《老予道德经》,刊正文匍,刻为石经。羽化后,追赠银青光禄大夫,谥称“贞一先生”。司马承祯的道教思想,吸收儒家的正心诚意和佛教的止观、禅定学说,以老庄思想为本,融合而成道教的修道成仙理论。他认为人的天赋中就有神仙的素质,只要“遂我自然”、“修我虚气”,就能修道成仙。他将修仙的过程分为“五渐门”,即斋戒(浴身洁心)、安处(深居静室)、存想(收心复性)、坐忘(遗形忘我)、神解(万法通神),称“神仙之道,五归一门”。将修道分为“七阶次”,即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此“五渐门”、“七阶次”,他认为又可以概括为“简缘”、“无欲”、“静,心”三戒。只需勤修“三戒”,就能达到“与道冥一,万虑皆遗”的仙真境界。他的思想对北宋理学的“主静去欲”理论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医学方面】因淡于功名而为道士。尝学习养生之道,尤其是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唐睿宗、玄宗及武则天时均召其入京,赏赐甚丰,并曾于王屋山修坛供其居住。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126872.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3 13:44
【司马承祯】(647或655--735)唐道士。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
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受符录、辟谷、导引、服饵等方术。隐居天台山。睿宗、玄宗迭次召见,玄宗还从他亲受法篆,命于王屋山自选形胜,筑阳台观以居之。吸收儒家正心和佛教止观学说,主张*要收心、守静、简事、直观,去知识,绝*,对北宋理学“主静说”有直接影响。
善篆、隶,自成一体,号“金剪刀书”。曾受命书《老子石经》,刊正文句,定著五千三百八十言。卒谥贞一先生。
著有《修真密旨》、《天隐子》、《服气精义论》、《坐忘论》等。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126872.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3 13:44
原来是个道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