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民生为话题,写作文怎么下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18:3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6 09:38
1。关注十七大,畅想新未来
党的十七大顺利召开,继往开来,开拓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念,新论断。关注十七大,关注新生活,畅想新未来。
在十七大的一系列新提法中,最让我深思的内容有两项: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二是番两翻:由“总量”到“人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到“发展”。党的十二大以来,我国一直在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进入小康社会而奋斗。在党*的领导及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奋斗下,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在此情况下,党的十七大及时调整方针,从“建设”社会主义到“发展”社会主义。一词之变,却饱含着深刻内涵,充分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番两翻:由“总量”到“人均”。我国是一个泱泱大国,各种资源我国均排在世界前列,这是值得我们引以为傲的。然而,我国更是一个人口大国,人数早已超13亿,各种资源各经济发展成果从人均来看,我们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要发展社会主义,必须从*上进行调整,因此,党的十七大提出番两翻:由“总量”到“人均”。这考虑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一个更高标准的小康。增加了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样的要求,是一个实现难度更大的小康,这将会为今后5年百姓生活带来更为显著,更加全面的变化。
十七大的新提法还包括:一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二“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等。这一系列新提法,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我们党正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循序渐进。全国人民是这一事业的伟大建设者,是我们社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更是我们社会发展成果的最大受益者。我们相信,在十七大的指引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继续新的发展历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将逐渐成为现实;我们更相信,关注十七大,全国人民更加努力奋斗,我们的未来也会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2,学习十七大报告关于百姓美好生活的蓝图的心得
党的十七大为我们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言和行动纲领。翻开十七大报告,无论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还是普通百姓关注的教育、医疗、社保,随处都可找到民生话题,体现着中国*党对人民幸福安康的深切关注,一幅百姓美好生活的蓝图景清晰显现。
小康内涵更丰富。报告进一步丰富了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新世纪头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变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中国人口众多,单纯以经济总量来衡量,固然可以表明中国国力的增强,但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更能反映居民在经济发展中分享的成果。在综合国力提高的同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高,说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的提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7078元,按当年汇率折算为约856美元。如果2020年实现翻两番,那么到时候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应该达到3500美元左右。令人欣喜的是,2002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首次超过1000美元,在短短的4年内于2006年又超过2000美元。应该说,这一目标是建立在坚实可靠基础上的,实现这一目标很有把握。“人均”一词是十七大首次提出,充分体现了中国*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社会建设更重视。“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报告中这些充满感情的话语,彰显了*党人“走*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铮铮誓言。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贯彻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最要紧的就是以民生为核心,致力于解决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住有所居、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安定等诸多问题,报告对此均有明确阐述,亦有更多措施。
“一体化”实惠多。在过去的5年中,从免除农业税、到实行种粮直补;从实行真正的义务教育,到师范生免费;从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构建农村医保,中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报告强调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一体化”是报告中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词。这不但表现在规划与发展一体化,而且表现在公共服务方面,城市人享有的社会保障阳光,将会同样照到农民身上。
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间的差距除了经济发展指标的差距外,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不同的地区,所能享受到的道路、交通、饮水、教育、医疗等公*品的差距,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报告中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求“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对此,国家财政部*谢旭人回应道:财政部门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着力结构调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资金保障,着力解决改善民生问题;积极推进财税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财税*;坚持依法理财,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着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财产收入将更多。报告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一时间,这一新表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十七大代表议论的重点。这意味着,国家今后不仅会努力提高老百姓的工资、养老金等收入,还将创造多种条件增加百姓的财产性收入,老百姓将迎来一个收入多元化的新格局。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提升百姓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尤其是让普通群众获取财产性收益,也是缩小*差距的重要手段。
社会环境更公平。报告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这些措施,很明显有利于普通劳动者收入的增加,从而使更多的人进入到中等收入的行列。
文化权益有保障。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激发全民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特别指出要“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将进一步使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民主权利将更多。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报告用相当的篇幅阐述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提出了“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系列具体措施。特别是报告中提出的要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等举措更是振奋人心,一些十七大代表认为,这能更好地反映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业人口的呼声与意愿。
生活环境更优美。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何中华民族生存发展”。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可以预见,随着治理污染举措的实施和力度的加大,将会为百姓迎来更多的蓝天与白云。
社会稳定趋和谐。社会稳定和谐,人身、财产安全有保障,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殷切期盼,也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报告提出,“要健全*领导、*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善和加强城乡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一定会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生动局面。
美好生活的蓝图激荡人心,令人期待;幸福安康的明天要靠奋斗,方能争得。只要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万众一心、开拓进取,必将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