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王维的雪溪图属于什么画种?有什么特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18:2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00:46
王维(701-761,一作698-759)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山西祁(今山西祁县)人。玄宗开元五年(717),以16岁少年中进士,仕途顺利,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归隐蓝田辋川。他的诗,流传千古,著名的诗句如“每逢佳节倍思亲”,“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等,几乎妇孺皆知。人们虽知道他还是一个画家,但是恐怕大多对之缺乏明晰的印象,因为据考证现存的传为王维的画,都被判为后人临摹或根本就是伪作。传世的《雪溪图》可以说是最接近于史载王维绘画风格的一件作品了,绢本,水墨,纵36.6厘米,横30厘米,无款,有宋徽宗赵佶题签“王维雪溪图”。原作不知存何处,我们所见的图片恐怕还是翻录于《中国名画宝鉴》图录。图下方一座木拱桥将观者引入白皑皑一片冰雪世界,树木凋零,人烟稀少,小溪的两岸有茅屋四五间,溪中有一叶篷船,有船夫撑篙而行。情景冷漠萧瑟。画家用墨色染溪水,以映衬两岸之白雪,坡石有渍染似无勾皴,这正是唐代山水画的一大典型特征。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全图采用俯视法,所画场景之透视异常精确,无论比例、角度,即使以焦点透视质之,皆中规矩。
宋苏东坡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谓“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然而王维的诗意,却又无处不渗透着禅理:空、寂、静、无、清、淡。为此可以不问四时,在《袁安卧雪图》中,把雪与芭蕉同置一处,画中禅意,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假如雪里芭蕉含蕴什么‘禅理’,那无非像井底红尘、山头碧浪等等,也暗示‘毕竟无’”。王维全家虔信佛法,他名维,字摩诘,而“维摩诘”乃是《维摩诘所说经》中一位通达甚深般若智慧的大居士。王维曾学李思训大青绿金碧山水,但是他为了适宜在画中表达空寂清静的禅理,大力倡导“水墨为上”,这是一种单纯地以墨色作画的技法。所谓“墨分五色”,一般是指以墨色的“枯、湿、浓、淡、焦”的多层次的变化象征性地表现所画对象。显然水墨画比之重彩画,更适合文人对典雅、平淡、自然的追求。他首创“破墨法”,就是趁墨色尚未干时,用浓墨破淡、用淡墨破浓,相互渗透掩映,以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雪溪图》可以称得上运用这种墨法的杰作。水墨画在唐代因文人画家之倡导而兴起,一千三百年来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轨迹。唐宋画山水以绢为画本,多用湿笔,显现“水晕墨章”的效果;元人始用干笔,“干笔皴擦”,在纸本上留下的墨色变化更丰富多彩。王维也因为倡导“水墨渲淡”,“援诗入画”,而被明代董其昌推崇为“南宗之祖”,认为“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