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17: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5 12:02
壮族“祭龙节”是马关壮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一至初三举行。农历二月初一,各个壮族村寨都要祭“龙神”,壮族通称“弄遮”、“弄处”。 壮族祭龙节 二月初一这天清早,每户出一男长者,先到村外龙山举行祭祀,求龙神保护农事,风调雨顺,万物丰登。其法为在龙山内选定一棵树干高直、树叶茂盛的大树为祭祀对象,并在草丛中挑选未被践踏过的新鲜茅草搓成绳索,将大树围拢打结,在树脚搭一新台,把猪宰了切成块,摊开芭蕉叶,盛上五碗红糯米饭,放上五堆生猪肉、五双筷、五杯酒、一只银镯,摆设齐备后,主祭者念诵*,化钱三拜九叩。集体祭祀结束,各户分回一份猪肉,在门外搭好的新台再敬祭一番,但老者在门外祭祀时,其余家人关门在屋里静候,待长者祭祀完毕,方许回屋备餐。 初二、初三两天主要是祭本村的“农神”和“社穆神”。在“老人厅”或“土地庙”内主要是敬奉本村古代第一个开发者、为本村带来第一颗五谷的王和保佑本村的“土地神”。“祭龙”分大祭和小祭,小祭即杀猪宰鸡,大祭则宰牛。一般是以自然村为单位,每村2户轮流组织,负担祭日所需要的费用和食物。有的村寨在祭龙期间还舞龙,举家备清水一盆,当“龙”从门前经过,即将水泼龙身,龙身泼湿,才显见风调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