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12:5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7:20
小资是一种精神追求。 与物质无关,与个人追求和观念有关; 与身份无关,与情趣有关; 与收入无关,与执著有关; 与购买能力无关,与消费品位有关; 与毕业院校无关,与个人修养有关; 与是否获得成绩无关,与个人境界有关; 与朋友多少无关,与能否具有对话基础有关; 一个农村户口(只有中国*才有的现象)的人,温饱都没有解决,就喜欢在自己家的麦子地里拉小提琴,而不是为了去夜市上赚钱,更不是有“精神病”,那这个人就是彻头彻尾的——小资 小资的词汇源与“小波希米亚”或“小布尔乔亚波希米亚”或“BOBO族 ”。 “小波希米亚”或“小布尔乔亚波希米亚”的词汇源与“吉普赛人”。 吉普赛人 吉普塞人源自于印度西北的 Romany 游牧民族 , 我们从吉普赛的语言 ( 各种 Roma 方言 ) 与北印度语类似的情形便可得到左证 , 约在一千年前 , 他们开始经由小亚细亚伊朗 , 埃及 , 土耳其 , 迁徙到东欧 , 巴尔干半岛 , 匈牙利 , 乃至于西班牙 . 15世纪,很多行走世界的吉普赛人都迁移到捷克的波希米亚,所以许多文学作品里都模糊地界定:波希米亚人就是吉普赛人。之后,他们又以流浪的方式周游欧洲,依靠手艺无拘无束地谋生。然而好景不长,不信奉上帝的吉普赛人被看作异教徒而遭到歧视,从而开始了他们长达4个世纪的悲惨命运。也正因如此,吉普赛人作为主角频频出现在欧洲各国文学作品中。梅里美笔下可爱执著的卡门和雨果《巴黎圣母院》里能歌善舞的爱斯梅拉达,都是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在《巴黎圣母院》音乐剧中,爱斯梅拉达介绍自己身世时唱的那支曲子,名字就是“波希米亚”。她们身上那种纵有苦难也执著无悔的人生态度,让人充分感受到波希米亚式的迷人性格,也给后人留足了演绎的空间。 上世纪60年代,“波希米亚”一度成为欧洲青年向循规蹈矩的中产阶级主流生活挑战的招牌。不过这种对立关系在大卫·布鲁克斯的《天堂里的布波族》一书中碰撞并融合在一起,定义出一个新兴上层精英阶层——“布尔乔亚波希米亚人”,简称为“布波族”。波希米亚在这里被解释成追求自我、实现心灵满足的生活态度。 继而形成所谓的“波西米亚风格”: Bohemian东欧的,一般译为波西米亚,原意指豪放的吉卜赛人和颓废派的文化人。德国的,吉卜赛的,墨西哥的,松松垮垮的,少数民族的,色泽暗淡的……波西米亚风格代表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浪漫化,民俗化,自由化。浓烈的色彩、繁复的设计,会带给人强劲的视觉冲击和神秘气氛—实际也是对这两年简约风格的最大冲击。 波西米亚风格可是决不局限于波西米亚这个地方,它的范围比人类的想象大多了。 ”小资”首先得”小知” 跟财富的多少无关,首先得是自己觉得无关 看看人家张爱玲老师,看看人家三毛大姐,就知道做一个”小资”的难度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7:20
小资是1990年代开始在中国*流行的名词,原本为“小资产阶级”的简称。特指向往西方物质生活,追求有时稍显肤浅的内心体验、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年轻人,他们也用某些标志性的消费文化符号代替真正的人文知识。一般为都市白领,受过高等教育,在社会中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在经济上往往属于中下层“中产阶级”。 小资型文章一般语调轻盈,追求文字华丽,图像美丽,浮光掠影式对待讨论的问题。对书籍音乐等多不追求理解而求知晓名称。在一份小资必读书单中,列出如下作品:史努比漫画,《挪威的森林》,杜拉斯,金庸等等。 在小资一词出现的早期,有一部分都市白领以列身小资为荣。随着时间的过去,小资式的虚荣肤浅渐渐成为大众警惕鄙视的对象,自称小资的人越来越少。小资一词在21世纪已经成为贬义。下面的这段文字可以看作小资对自身定位的描述。 小资们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小资情调又是个什么东西?什么人被称为小资?什么人又自称为小资?掀起小资们的盖头来,让我们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所谓的小资首先要有个硬件水准,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称之为小资的。 首先大部分小资是有文化有修养的人,他们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受过一些欧美文化的熏染(要不怎么叫小资呢?)英文未必很棒,但口头禅里一定时常夹带几句。 其次,小资的经济基础在中产阶级边缘,高于普通民众,一般工薪阶层是肯定的。但也没超过中产阶级的上限,在这个边缘的人最多。小资们未必都有车有房,但也是要住公寓,打出租的。大部分小资有比较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 这是小资的硬件水准,当然仅仅有了这两个硬件还是不能算小资,就像没有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软件的电脑,即使你有颗"笨死"的心也只能是裸机一台。小资最重要的软件就是小资所特有的品位、情趣、格调,也就是被称之为小资情调的东西。 小资们是喜欢穿休闲服的,在非工作状态和非正式场合,而且是品牌服装,但很少有人会穿Adidas和NIKE那样招摇的大众名牌,正像《格调》那本书里所说的,小资们认为,他们选择的是一流品牌的二线产品,这不仅是他们的服饰标准,也是他们选择一切生只有贫民才喜欢那样标榜自己,小资们是有格调的,小资不是城市贫民,所以小资不选大众名牌活用品的通用标准。既要跃升于大众之上,又俨然与暴富分子划清界限,限于经济基础,又无力追逐超一流品牌。这正是是典型的小资情调之一。小资们一般都会有些固定的喜好与习惯,有些人喜欢咖啡,有些人喜欢鸡尾酒。无论是哪一种,他们的喜好通常固执而与众不同,"我只喝那种放冰块的苦咖啡","这种Pisa我只在一家店里才吃",这是小资常用的句式。典型的小资要么对星巴克、三里屯酒巴街喜爱到依恋与沉溺,要么厌恶到不屑与不齿。都是固执与狂热的心态,不过是两个极端而已。 小资们是比较钟情于艺术的。他们喜欢珍藏经典的DVD,喜欢看美片,而且只看英文原声的,绝不看中文配音的。资深的小资则只愿意谈谈黑泽明,说说《红》《蓝》《黑》三部曲,讨论一下法国意大利的艺术片,而不屑谈好莱坞。对畅销书和大众艺术他们是不屑一顾的,他们只谈村上春树,怀旧的会翻出梅里美和玛雅文化。他们未必懂歌剧,但他们总爱说起《公主彻夜无眠》,他们总是站在主流与大众的边缘和角落里。 小资不屑与流行为伍,在流行到来的前夜,他们是着力追捧者,在流行的巅峰到来之时,他们又成为流行的唾弃者。 小资们也要为生计奔波的,但绝不会把这些挂在嘴边,所以小资们大多是忧郁和含蓄的,他们本质上向往稳定的生活,但又经常把自己装扮成漂泊者和流浪者。 概括起来所谓的小资情调其实就是一种固执与狂热,边缘与非主流,忧郁与含蓄,并以此来标榜他们的与众不同。 这就是小资,他可能是月光下一个忧郁的诗人,可能是酒吧里一个狂放的歌者,也可能是写字楼里一边品咖啡一边整理文件的职业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