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宁汉合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13:3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0 20:04
宁汉合流 1927年9月,*内的蒋介石集团同汪精卫集团在*的基础上实行反*合流。
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后,中国*已变成为一个由代表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1927年7月以后,*内形成了宁、汉、沪3个集团:在南京,有蒋介石控制的“国民*”和“*党部”;在武汉,有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和“*党部”;在上海,西山会议派也以“*党部”的名义进行活动。此外,还有粤、桂、晋等地方势力。宁、汉双方集中了*中最重要的一批领袖人物,又各自掌握着一个*,拥有一支军队,割据着一大块地盘,因而成为最有分量的势力。他们为争夺最高权力明争暗斗,但很快地在*的基础上开始合流。他们为了实现“合作清党”、“统一党务”,进行了一系列酝酿和接触。冯玉祥从中牵线,与各方反复电商,于7月20日提出解决宁、汉合作的具体办法。汪精卫等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同意“迁都南京”。蒋介石、李宗仁、胡汉民等欢迎武汉重要分子到南京“柄政”,赞成各方“共同北伐”。8月上旬,宁、汉双方基本上达成了妥协。这时,汪精卫等虽然同意与宁方合作,但仍坚持反蒋态度,且声浪很大。同时,蒋介石排斥异己,引起桂系的不满,李宗仁、白崇禧等对蒋不再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加之蒋介石亲自指挥的津浦线上战事的失败,使其陷入困境。蒋介石感到自己的地位还不巩固,便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于8月13日发表下野宣言,宣布辞去国民*军总司令职务,然后回浙江奉化。不久,东渡日本。蒋介石的下野,加快了宁、汉合作的步伐。9月11日至13日,宁、汉、沪3方代表在上海举行谈话会。出席会议的有汪精卫、谭延闿、孙科、李宗仁、张静江、蔡元培、李石曾、邹鲁、张继、谢持、许崇智等21人。宁方的蒋介石、吴稚晖、胡汉民和汉方的陈公博、顾孟余拒不出席。
经激烈争吵,会议通过关于党务方面的决议案,主要内容是:
一、组织*特别委员会,统一党务;
二、特别委员会由宁、汉、沪3方共同推定若干人组成;
三、宁、汉、沪3方*党部将其职权委托于特别委员会;
四、特别委员会除施行*执行委员会全部职权外,应负责统一各地方的*党部,并筹备*三大的召开;
五、规定特别委员会委员的名额32人,候补委员为9人,具体人员由3方共同提出,由*执行委员会临时会议发表;
六、*各部*人选,由特别委员会决定。
会议作出关于*方面的决议案,主要内容是:
宁、汉两方*合并、改组,*委员、各部*、军事委员会委员等,皆由特别委员会会议决定。会议推举汪精卫、谭延闿、蔡元培、谢持共同起草统一宣言。
9月13日,武汉国民*停止办公,汪精卫通电下野。9月15日,在南京召开**执行委员、*监察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决定成立**特别委员会,推定汪精卫、蒋介石、胡汉民等32人为*特别委员会委员,并决定劝蒋、汪、胡迅速来南京就职。9月16日,**特别委员会在南京正式成立,并举行第一次会议。
9月17日和19日继续开会,作出以下决定:
一、推定汪精卫、蔡元培、谢持为*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叶楚伧为秘书长;各部不设*,实行委员制,由各委员互选主任1人以统理党务。
二、改组国民*及军事委员会。推定丁惟芬等47人为国民*委员会委员,以汪精卫、胡汉民、李烈钧、蔡元培、谭延闿5人为常务委员;推定于右任等67人为国民*军事委员会委员,以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谭延闿、唐生智、杨树庄、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何应钦、冯玉祥、阎锡山、程潜、朱培德等14人为*团。
三、取消**委员会及各地*分会,其职权分别由**党部和省党部、国民*和省*执行。
四、设立监察院。
同时,发表了《中国*特别委员会宣言》,宣告*“统一”完成。9月20日,新产生的国民*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委员在南京举行就职典礼。国民*发表成立宣言,宣称:“本*今后誓当竭智尽能,肃清*,以拯同胞永脱布尔什维克恐怖之祸,而保持国民*势力之统一。”实际上,宁、汉、沪3方合作很快又为新的*所代替,出现了*新军阀混战的局面。
意义
当时在南京,有蒋介石控制的“国民*”和“*党部”;在武汉,有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和“*党部”.另外上海和各地都有一些军阀把持的地方政权,但是主要以南京和武汉,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主.由于南京国民*和武汉国民*在*问题上已没有分歧,武汉渐有妥协趋势。而南京的蒋介石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处境渐显不利,不得不以退为进宣布下野。蒋介石的下台促使南京和武汉方面迅速靠拢,8月25日武汉国民*迁往南京,南京国民*同武汉国民*合并,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史称“宁汉合流”。“宁汉合流”的实质:他们的阶级利益是一致的。宁汉合流后的*,仍称南京国民*。
南京和武汉的*立场是一致的,他们的合流说明了当时的*反*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了,*斗争的形势更严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