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15: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5 00:11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生活中也同样有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但是,有很多孩子在经历过挫折或失败后,还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去认真生活、学习,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就是他们具有乐观的性格。儿童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乐观的性格不但能使人时时保持好心情,还能使人对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产生心理免疫力。因此,一个乐观的孩子不易出现忧郁、自闭等症状,长大*后,也能比一般的人更容易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有一对性格迥异的兄弟,他们中的一个出奇的乐观,一个却异常的悲观。
他们的父母认为如此极端的性格对孩子的将来并不利,因此希望兄弟俩的性格都能改变一些。于是,他们把那个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里。
一个小时后,他们的父母走进悲观孩子的屋子时,发现他坐在一个角落里,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在哭泣。原来,他不小心弄坏了玩具,怕父母会责骂自己。
当父母走进乐观孩子的屋子时,却发现孩子正在兴奋地用一把小铲子挖着马粪,把散乱的马粪铲得干干净净。看到父母来了,乐观的孩子高兴地叫道:“爸爸,这里有这么多马粪,附近肯定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我要给它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来!”
这个乐观的孩子就是里根。他从报童到好莱坞明星,再到州长,直至登上权力的巅峰——当上了美国总统。
假如里根也像他的弟弟一样,凡事总是往坏的方面想,整天把自己沉浸在悲伤之中,那么,他就不可能从报童到好莱坞影星,更不可能从影星到总统。因为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情绪都管理不好,还有什么能力去管理一个国家呢?选民们又怎么会把手中的票投向一个悲观、没有信心、没有斗志的人呢?生活中,那些具有乐观个性的孩子,他们对未来总是充满信心和希望,并对那些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事情或对象,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而正是这种积极的情绪,能使孩子从容地应对人生中的悲伤、失败、痛苦等不良事件。可见,父母要重视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好性格。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最深远的。作家罗兰就曾说:“形成孩子人格与观念的,绝不仅仅是老师的言论和书本上的知识,而是环境中的每一房舍,每一草木,每一方寸的风沙,每一个同伴,每一点滴的生活琐事……自然祥和的环境容易培养开朗的性格。”
但是,生活中还是有部分父母没有意识到环境对培养孩子乐观性格的重要性,更没有意识到自己感情表达的方式,也会左右孩子性格的形成。只有父母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成长环境,孩子才会快乐、健康地成长为一名人格健全的孩子。假如父母本身就是悲观的人,那么孩子在压抑的环境中,就不可能培养出正确对待困难、挫折、痛苦的心态。
比如,在一些家庭经常会听到父母诸如此类的话:
“真倒霉,为什么下岗的是我?这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呀!”
“该死的老天爷,又下雨了。”
“我怎么这么命苦呀!在路上摔了一跤,手掌上也擦破了一大块皮。”
……
毫无疑问,父母这些负面的、消极的话语会影响孩子,会给孩子留下不快乐的阴影,但一些聪明的父母在遇到这些事情时,他们会说:
“下岗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正好有机会去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样的话,日子才会越过越开心,越过越红火。”
“感谢老天爷,这接连下的几天雨,既净化了空气,又驱赶了高温,真是好极了。”
“我真幸运,只是手掌上擦破了一块皮,幸亏没有弄成骨折什么的。”
假如父母在面对意外的不良事件,依然保持如此乐观的心态时,毫无疑问,父母的乐观情绪也会感染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孩子也会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孩子在遭遇不幸或遇到挫折时,往往会用哭泣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悲伤,这时父母应允许孩子哭泣,切忌要求孩子停止,更不能用打骂等方式来威胁孩子。因为这样做孩子就会把心中的悲伤积累起来,时间一长,反而容易造成孩子的悲观心态;而当孩子尽情地哭泣过后,情绪就会逐渐平静下来。另外,孩子表现悲伤的方式还有砸玩具、保持沉默等,不管是哪一种,父母都应该平心静气地看待。如果是砸玩具,父母可以用温和的语言去劝导,或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果是保持沉默,父母就不要用唠叨去打扰他。孩子在短暂的沉默后,情绪就会逐渐稳定下来。
不过,在这里需要提醒父母们的是:如果孩子表现悲伤的方式比较极端,比如长时间烦躁不安,情绪出现异常;长时间保持沉默,或是用过激的其他行为方式去发泄,那么除了要尽力安抚孩子外,还应及时带孩子看心理医生。
生活中,有的孩子突然情绪低落,成绩明显下降,无论做什么都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最后去看心理门诊,才得知他们这些症状都属于抑郁症。这是一种以情绪抑郁为主的精神疾病,这种疾病一般是在个性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多发生在10~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近年来,在青少年中患抑郁症者呈上升趋势,但在患病初期,很少有父母发觉,他们往往把孩子表现出来的抑郁症状误认为是个性、品德方面的问题。因此,即使想到了去帮助孩子,但由于没有弄对原因,效果总是不理想。
那么,怎样去判断孩子是否有抑郁状态呢?一般情况下,抑郁状态有以下表现:
①情绪低落。不愿与父母讲话;在学校里不愿意和同学和老师交流,经常独坐一隅;即使在一个气氛热烈的场合也显得落落寡欢,难得一笑;排斥父母或其他亲人;莫明其妙地哭泣;长时间地沉默或叹气。
②出现生理障碍。比如,一到教室或其他特定的公众场所,就感觉头痛、恶心、身体疲惫等,一旦离开这些特定环境,身体上的不良反应就消失。
③反应迟钝。对什么事情都不敏感,也不关心,记忆力减退,思想不集中,对与自己相关的事情有时也无法作出判断或选择。
④有自虐倾向。常有轻生的念头,认为活着没希望,没意思,只有死了才能得到解脱。严重时,有的人会用刀片或其他利器自残,如割手腕;有的则自杀,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
⑤兴趣减少。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或爱好都失去了兴趣,比如以前喜欢画画,现在根本就提不起兴趣,对其他事情也表现得极为冷漠。
⑥食欲减退。患上抑郁症的孩子对任何食物都没有兴趣,他们每顿吃得极少,体重明显下降。
⑦睡眠质量不好。由于压抑,总将自己处于紧张状态中,因此无法深度入睡,一般在下半夜较早时就醒过来,醒后再难以入睡。
⑧莫名担心、怀疑。总认为周围人对自己不怀好意,经常要求更换学校,可即使换了,马上又有这种感觉,再次要求变换环境。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出现了上述症状,不能麻痹大意,更不能认为孩子只是一时的闹情绪,而应该及时带孩子治疗。因为抑郁症单凭孩子或父母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药物治疗,待病情缓解后,再配合心理治疗。同时,父母应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经常与孩子沟通,让孩子认识到所患的疾病并不可怕,并鼓励孩子战胜疾病,以健康的身心去面对生活。
但在生活中,还是有部分粗心的父母常常忽略了孩子的情绪变化,由于没有得到父母的开导和治疗,这些孩子就会因无法控制抑郁,而做出一些反常的事情。如一位16岁的女孩患上抑郁症后,不愿上学,整天把自己关在卧室里不愿见人,而且在日记中常记录某某同学要伤害她,某某同学故意打击她,文字当中还流露出自杀的倾向。遗憾的是,她的父母以为女儿的这一反常情绪是暂时的,是由于学习压力大造成的,他们甚至天真地想:“女儿不愿上学的想法也是暂时的,等过一段时间她心情平静下来后,自然会重新走进校门。”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这位女孩退学后,有一天趁父母都去上班时,割腕自杀了。
生活中,因抑郁而自杀的事情虽然是少数,但它仍为家长们敲响了警钟:父母们有必要关注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当孩子出现情绪异常时,要及时带孩子治疗,才能避免孩子陷入抑郁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
生活中,不只是父母会遇上困难,孩子也会遇上不顺心的事情,即使天性乐观的孩子也是如此。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能熟视无睹,表现出极端的冷漠,而是应该主动和孩子沟通,教育孩子学会忍耐,学会坚强,学会面对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
父母要鼓励他带同学回家玩,同时,也允许他去同学家里做作业或玩耍。孩子的情绪比较容易受外界感染,当他处在一个兴奋的环境中时,也能驱动孩子内存的心理机制,使他活泼起来。
同时,父母可以经常带孩子到一些气氛活跃的场合去玩,比如游乐园、科技馆等。
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