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员在民主实践中探索出哪些鲜活的实践经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19:5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9 13:42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并第一次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写进党代会报告。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激发广大党员主体意识,增强广大党员参与党内民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
近年来,海北州从实际出发,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以落实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选举权、监督权等为重点,在党务公开、换届选举等多个方面不断扩大和实践党内民主,激发广大党员的主体意识,有效增强了广大党员参与党内民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推行党务公开,拓宽党员监督党内事务的渠道
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逐步推行党务公开,增强党的组织工作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的要求,坚持把党务公开纳入到各级党组织党建目标责任制中,严格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并加强监督,拓宽了党员监督党内事务的渠道,取得了明显成效。
——公开内容上全面具体、真实合法。各级党组织把党务公开与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相结合,与党内重大决策相结合,与政务公开相结合,除涉及党和*的以外,都要求尽量公开,切实增强了党务工作的透明度。就具体内容而言,从性质上划分为党组织自身建设、党组织履行职责和党组织经常性工作三个方面;从公开时间上划分:一为长期公开内容,包括党组织的组织设置、人员分工、党组织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党员设岗定责等情况;二为定期公开内容,包括缴纳党费、开展组织活动、发展党员、完成工作目标等情况;三为适时公开内容,包括发展党员公示、干部选拔任用、干部考核考察、党内评先评优、整改措施落实等情况。
——公开形式上简便直观、灵活实用。各级党组织坚持注重实效、及时准确、全面客观、有利监督的原则,根据党务公开的内容和范围,积极探索既有影响力,又简便实用、灵活多样的公开形式。一是固定栏目公开。各基层党组织在其办公场所或醒目位置建立党务公开栏,将组织基本情况、年度工作目标等固定公开内容进行公开;二是新闻媒体公开。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将一些党的*、干部任免、工作动态等进行公开通报。特别是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实行从后备人选入围、考察到任职前的全程公示,扩大了广大党员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三是其他形式公开。利用会议通报、文件通报等形式将党务工作情况进行公开。各级*每年都不定期召开社会各界人士工作通报会,将各级*的一些重要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公开程序上依规依章、规范有序。各级党组织制定了规范有序、责任明确的公开程序,严格审批公开事项,确定了公开程序。一是公开的内容由具体人员提出;二是党组织负责人审定;三是向党员群众公开;四是收集处理各方面的意见后将处理结果予以公开。对于党内重大决策、干部任免和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等党内事务,采取党内公开或先党内后党外的顺序公开,对于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要求经梳理归纳并作出处理后公开。
——公开监督上强化责任、监督有力。各基层党组织成立了党务公开监督小组,负责对党务公开全程监督,监督小组成员由党员推选,有群众代表参加。党务公开监督小组的主要职能是:督促本单位党组织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公布党务;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党组织反映,提出处理意见并督促整改落实;积极反映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党务监督小组设立了《党务公开登记簿》,将公开的内容、时间、审核逐次登记,归档备查,有效推动了党务公开工作的规范深入开展,保证了广大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
(二)完善选举制度,尊重党员在换届选举中的意愿
在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中,以选优配强村党支部班子、扩大基层党内民主为目标,认真贯彻《中国*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积极探索和实践党内民主实现形式,从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入手,把实行“公推直选”、“两推一选”作为村党支部班子换届选举的主要方法,选配支部领导班子,有效落实了基层党员的意愿。
——完善换届选举方式。2008年,在条件成熟的村,积极开展直接选举和两推一选村“两委”班子工作,全州214个村党支部中,实行“两推一选”的村有203个,实行“公推直选”的村有3个。通过完善党内选举办法,实行“公推直选”和“两推一选”,有效保障了广大基层党员的选举权和参与权,充分发扬了民主、体现广大党员意愿,一大批*坚定、群众威信好、“双带”能力强的基层党员进入村支部领导班子,优化了班子结构。
——严格规范选举程序。根据内容全面、程序正确的要求,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制定科学合理的选举办法,重点对选举方式、选民资格认定、两委班子成员职数及投票方式等,纳入到选举办法中加以规范,对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的内容作出具体规定,更好地体现可操作性,为落实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奠定基础。
——严把推选提名关。党组织选举注重从优化党组织班子年龄、文化、素质等结构入手,经过党员、群众推荐,推选出合适人选,组织考察后确定预备人选,村委会选举按照比例要求,认真推荐出村民代表,同时,抓好候选人资格确定、规范提名以及名单公布工作,力求候选人产生过程更趋民主、科学。
——精心组织正式选举。要求选民当场领票、划票、投票,在规定地点集中清点、公开唱票计票。为了规范投票方式,还严格*流动票箱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一些影响选举工作的行为,规范了工作程序,维护了选举秩序,保障了党员在选举中真实意愿的实现。
(三)创新关爱党员形式,建立党内关爱帮扶机制
为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要求,坚持从*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激励、急难时关怀党员入手,积极探索建立党内关爱帮扶机制,营造了“组织关爱党员、党员靠拢组织、党内团结互助”的和谐氛围。
——*上关心,着力建立以提高党员整体素质为重点的权利保障机制。一是切实保障党员受教育的权利,坚持不懈地开展党员干部经常性教育培训工作。在农牧区围绕提高党员“双带”能力,积极探索符合农牧区党员干部需求的培训方式,把村干部和农牧民党员培训纳入大规模干部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各级党校、职业学校等培训机构和资源,做到每年至少对农牧区党员干部轮训一遍。重点做好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主任的培训,选派一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主任到与本村种植养殖结构相近、地域差别相近、发展较好的村学习考察或挂职锻炼。在机关、社区,围绕提高服务基层的能力,创新党员主题教育活动方式和内容,加强*理论、党性观念和法律法规教育,切实改进党员教育方法,把集中教育、经常性教育和典型示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妥善解决好工学矛盾。在企业,围绕提高维权能力,大力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党员示范岗”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在参与企业决策、实施法律监督、协调劳资关系、维护职工权益等方面发挥作用。二是坚持开展党组织与党员谈心交心制度,凡职务调整、岗位变动等情况,均由各级党组织班子成员与党员开展谈心交心活动,消除误会,化解矛盾,增进感情,切实把对党员*上的关心落到实处。
——生活上照顾,着力建立以组织帮扶、党员互助为一体的党内服务机制。一是建立服务机制。完善农牧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机关党员与困难党员联姻结对、城乡党组织“联建”等制度,深化党组织、党员公开承诺制,推进党内承诺由党员个人向组织延伸、由农牧区向机关延伸、由党员向入党积极分子延伸、由短期向长期延伸,规范各级党组织推行承诺制的方法步骤,拓展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党内服务的渠道。二是丰富服务内容。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扎实开展定点帮扶活动,进一步健全机关、领导干部联系村,机关干部联系贫困户和下岗职工等制度,组织引导机关事业单位党员积极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形式与困难群众结对,尽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努力做好服务流动党员工作。制定《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全面建立州、县、乡*党员信息库和流动党员台帐,设立县、乡、村和社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站、点),认真落实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的责任,对应发《活动证》的流动党员要求做到100%发放到位,及时接转流入党员组织关系,特别是对进城长期务工经商和定居的农牧民党员组织关系,统一协调安排转入居住地城镇社区,进一步强化对流动党员的跟踪管理和服务。
——工作上激励,着力建立有利于党员干事、创业的党内激励机制。一是大力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坚持把农牧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规划结合起来,实施了投资1000万元的100个“企地共建工程”村级党员活动中心项目,为部分村和所有社区党员活动室配备了125套电教设备,电教设备配备率达到98%以上。二是重视对党员干部的物质激励。把改善党员干部待遇作为稳定基层干部队伍、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健全和完善村和社区干部报酬落实及正常增长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落实村级组织工作经费和村干部报酬的意见》等规范性制度,提高了村、社区干部报酬待遇。三是强化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精神激励。在“七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对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给予表彰奖励,并加强先进事迹的宣传,把精神激励、物质奖励有机结合起来。
——急难时关怀,着力建立以困难救助、扶持发展为重点的帮扶救助机制。一是从增强党内团结和谐的要求出发,把做好党员的思想*工作与解决党员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采取“留存党费补助一点、财政支持一点、党内捐助一点、社会筹集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50多万元,分别在州、县委组织部设立了“党内关爱帮扶发展基金”,用于资助生活困难、年老、孤寡、残疾的党员,慰问因公伤残或牺牲、遭遇灾害事故的党员,以无息贷款或有偿借贷的形式帮扶具有发展愿望和潜力,但由于缺少启动资金和必要技能而难以脱贫致富的党员等,逐步使此项工作经常化和制度化。二是保障生活与帮扶发展相结合,着眼于帮助贫困党员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拓宽致富思路、掌握致富技能信息,大力开展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邀请农技专家和科技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提高党员科技致富能力,使广大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