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19: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7 06:54
张学友的情歌唱出了诗之真情——对《李香兰》美学评析音乐能直接让人在没有直接画面的前提下,通过声音得到表象,通过音乐有感情的叙述在脑海里得到一个在深夜有雨的海边沉默伤感的男人。男人的内心世界跟外界的雨,风,夜都能得到一种内心沉痛和应。就好像内心世界也一样在历经一种狂风骤雨的遭遇。但这种遭遇却发生在初春的夜雨,和开始有种女和声跟一种迷惘的悲剧性的背景音乐,显示了一种人内心与现实的矛盾。渐渐地,有前奏里的海鸥声,让人感觉到天晴后的海边。这种弦外音像是一种对于人会走出此种困境的暗示,因为此些声音跟海边初春的风,和夜里的雨不断地随着夜深而下得越来越迷糊的景象显然有点冲突,也与人物的内心世界冲突。所以这应是一种想象中的音,并不出现眼前的现实,但会出现的,只是在雨过天青之后。但也有另一种可能就是人由白天坐到黄昏,也反映了一种时间的推移。最后海鸥声在尾声中响起,也许天已亮了,或者说人已走出了这种阴暗里的悲伤与无奈。其实这有意的混入在开头既起到气氛渲染的作用,体现人内心悲伤的同时;在最后的引入海鸥声却像寓示着这种伤痛再痛也是会飞走的……正寓合了歌者的真正意图。人对现实的李香兰的情感是模糊的,对角色李香兰的态度是个人的,鲜明的。中国在流行歌的历史上曾起重要作用的李香兰,在*立场上的模糊,曾被中国人所指责,但经李香兰的反思之后,后为中国的流行曲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进而让原本是日本人的李香兰也促进中日合作友谊关系的发展。《李香兰》是情景交融得很充分的佳作,仿似是而非颗“催泪弹”,但他的情感流动是有节制的,不是倾泻而出没有阻拦,而是符合人的心理与情感的规律,就像一杯千年古酒,越唱越醇,越来越浓,越来越烈。歌者并未对现实的李香兰作任何历史的评价,不涉及任何历史因素与*因素,近乎是纯粹的个人情愫。但不可抹杀的是歌者想通过李香兰引入一种文化气息的意图,从对逝去爱情的追思中,仿似对李香兰过去的追问,但却含深深的爱恋与追源之意。情感之模糊主要体现在意象的堆砌,并未有直接抒情之辞。此歌比较符合中国人含蓄的诗学意向。在当代的流行歌中,这些含蓄之作已很少见。就歌词来看,句式整齐,押韵有际,显出种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造成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而且与粤语清亮的特点融合,更能让情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气词的“啊……woo”的运用起到一种从现实过渡到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同时意味着人物情感愈益深入,也便于与听众进行一种情感的对话。表象集中,清晰,简明而又丰富。歌词中选取的雨、酒、照片夜等都能很好得到普通听众共鸣的意象,特别对表达爱情的伤感的表达。一些顺其自然,而且真实性强,在这普通的意象选择中何以表达一种新意的追寻与突破呢?主要是歌中借意象跟情感的融合进行很充分地表达了人物丰富的感情世界。之所以说人的情感是不单一的,主要是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复杂与多样化。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又更好地加大了情感的张力怀空间,让人在这些情感张力较大的空间里得到一种平衡,之所以说它是一颗“催泪弹”,但同时情感流动是有节制的。主要体现在这种情感张力的运用。“酒、雨、照片”与人的关系是变化而又紧凑的。雨且是夜雨,给人一个大的背景就是孤独与无助,心由恼春风,说不出理由,这里有个展示人物内心与现实矛盾的揭示,“借酒相送”更加强在夜雨下的离别之情,让人心感苛刻与残酷,所以“夜雨冻透射到照片中”一个冻字体现这种分别的沉重。从而引起“回头似是梦”的现实感慨。在现实与内心世界的撞击下,显然现实占了上风,留下的只是人如何去面对现实。“无法弹动”、“迷住凝望你 褪色照片中”此种深情将无法告诉,已离去的爱情在时间中停滞不前,凝聚在苦苦的追忆里头。从而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不断反复的追忆里头,人物的内心世界的记忆照片列车快速穿梭,抓不住一丝留下来的可能,面对现实的美好,尝试接受现实并得到一种慰藉,“却像有无数说话,可惜我听不懂”,却依然无法直面现实的残酷。“啊……是杯酒渐浓,或我心真空,何以感震动”人愈愁愈易醉,但这种醉是醉入心头。是杯洒渐浓吗?是心真空吗?不能再感受世界一切的美好吗,为何仍感受到一种震动呢?这些扪心自问,对自身的关注开始体现一种试图走出困苦的*。人开始试图以一种旁观者的理性来看待自身,但仍以服从心的渴望去追寻记忆的慰问。目光重投向照片,“照片中,那可以投照片中”,体现依赖于从一张旧照片里找寻情感的支撑点,进而从“迷”到“盼”,盼找到爱人的芳踪,盼爱人能重依身旁,可夜雨的放纵,冻的感觉越深,杯酒相送,现实仍历历在目,又何以能再见爱人的背影呢?只能接受夜雨的告知,难觅芳踪。从“回头似是梦”到“回头也是梦”,从一种渺茫的希望到一种对现实的认清,但“仍以被动,逃避凝望你”以一种“被动的逃避”来取代“迷住的凝望”,但“褪色照片中的“你”仍深印脑中,一种难以割舍的“厄运”让人不知所措,对情感的依赖深感无奈与无助。“啊,像花虽未红,如冰虽不冻”体现一种现实终会消逝之感与“可惜我听不懂”的个人情感的逃避斗争,最终在酒似是愈浓,心似是真空 模糊认定下,最终回复到“何以感震动”的情感恢复正常之上。“啊…… 像花虽未红 如冰虽不冻 却像有无数说话 可惜我听不懂 啊…… 是怀酒渐浓 或我心真空 何以感震动”重复三次正体现人在接受现实与逃避现实的反复抗衡,最后海鸥声寓示着人最终接受了现实,从伤感中重新走了出来。现实李香兰与虚拟中的李香兰,用情歌来表达对李香兰(现实)的情是比较恰当的。既混合了对流行歌中源头的追寻,也表达对李香兰贡献的追念与怀恋,也即一种情感上的肯定与依恋。歌者大胆选择李香兰与当时改革开放的历史环境,人们受战争*的伤初愈是分不开的……但同时更重要的是歌者试图通过一个流行歌史上重要的人物李香兰的引入而进行一种历史的反思与突破是值得肯定的,它启发了人们在大众文化日益发展趋盛的时期,更应重视文化意识跟大众文化的融洽。缺乏文化的艺术是虚弱的,只有具有文化意识才真正体现人们的精神状态,能真正引起广泛的共鸣。所以在大量追求题材与表现形式的新颖的同时,艺术创作者当然包括诗人,也不得不反思如何在我们的艺术里注入更多人文气息,当然不是用历史来生搬硬套,而是通过历史去发掘人们的精神价值的趋向来通过艺术恰当表达一种高于现实的理想向往与追求,这才真正显示艺术的价值所在,这才让艺术与生活的本质更相近更具生命力,也才不愧承担起作为艺术创作者的社会职责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