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沟通做事先为对方着想,人们常说的“过犹不及”,也就是“办什么事都要掌握火候,过火了就会适得其反,不如不办”。家庭教育中,如何把握分寸,防止“过犹不及”。
1、过分亲昵: 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十分必要,但也要根据年龄特点。对较大的孩子过分亲呢,常常会影响性别角色的形成。常见的“恋母情结”往往就是由于这个原因。
前不久,德国汉堡大学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扎比内·梅尔巴迪博士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为如何教育不同性情、气质的孩子,提供了启迪。 如果你的孩子属于活泼型的孩子,你就会发现他喜动厌静,生命力旺盛。
这样的孩子往往不愿意老老实实地呆在父母身旁,而是喜欢自己到处乱跑,结交一些同年龄的朋友,有时,还会捅出一些纰漏,干出一些让你想象不到的“坏事情”来。 对于特别活跃的孩子,你应该不时给他一点点小小的教训,使他从中学到一些有益的东西。
如果你过分地溺爱他,完全顺着他的性子来,那么,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就有可能会目空一切,无所顾忌,不知天高地厚。
2、过分关怀: 对儿童的照顾应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过多的替代就是对提高孩子自理能力的剥夺,促使孩子向退缩心理发展。 在赏识教育理论的引导下,不少家长总不忘记对孩子说些好听的话。殊不知,漂亮话也要看怎么说。
不会说的话——漂亮话未必就管用。 下面这些漂亮话你一定对孩子说过不止一次,因为不少家教文章就是这么教父母的。说真的,每每看到这些文章,让人简直怀疑那些作者有没有当过父母——没错,那些话听起来蛮好听,也挺鼓劲的,似乎也符合一些基本的教育理念。 可认真分析,它们每分钟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小凡从幼儿园回来后对妈妈说:“我一点也不喜欢小明。” 妈妈回答:“别这么说,小明是个好孩子。” 分析:你本意是希望孩子能与他人友好相处,不想他对别人过分地指责。但孩子毕竟是在向你表达观点,你不加分析地就一口否定,等于也否认他对小伙伴的判断力,很可能抑制他今后判断他人、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
建议:孩子不喜欢他人总有一些理由。还是同孩子聊聊吧,问问他:“小明对你怎么了?他做了什么事情让你不高兴了?下次碰到他准备怎么办?”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孩子间的问题。
3、期望值过高: 适当的期望值可以成为孩子进步的动力,促进成才。但如不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智力水平,盲目地期望过高,孩子虽经努力还是达不到要求,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这种期望就会变成失望。 要让孩子尊重你,你首先得尊重孩子。那么,家长如何才能获得孩子们的尊重呢?
比如提醒孩子该做作业了,可以这样说:“到时间了,你是不是该做作业了?”而不要直来直去地说:“别看电视了,快去做作业!” 再比如请孩子给家长做一件事情,可以这样说:“你能帮我把那件衣服拿来一下吗?”而不要说“把那件衣服给我递来。”
如果孩子帮你做了,你还要记得说一声“谢谢”。这样,孩子就会感觉你很尊重他,心情会很愉快,而且也很愿意听家长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