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五
味,中药 的性质和 滋味。中 药药性理 论的基本 内容之一 。药物都 具有一定 的性和味 。性与味 是药物性 能的一个 方面。自 古以来, 各种中药 书籍都在 每论述一 药物时首 先标明其 性味,这 对于认识 各种药物 的共性和 个性,以 及临床用 药都有实 际意义。 药性是根 据实际疗 效反复验 证然后归 纳起来的 ,是从性 质上对药 物多种医 疗作用的 高度概括 。至于药 味的确定 ,是由口 尝而得, 从而发现 各种药物 所具不同 滋味与医 疗作用之 间的若干 规律性的 联系。因 此,味的 概念,不 仅表示味 觉感知的 真实滋味 ,同时也 反映药物 的实际性 能。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遇见中医60 | 五味平衡五脏之原则
五味有:酸、苦、甘、辛、咸,功能各有不同。
饮食、烹饪中若能巧用五味的功能,便可通过食物去平衡五脏,防患于未然,这就是食疗了。
1、肝苦急,急食甘而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
肝脏不喜欢急,喜欢疏散。比如抽筋,中医叫"拘急",甘能缓,故可以急食蔗糖来缓解抽筋。肝木要疏,如同树叶,不能长得太密,辛味能散,故以辛来补其不足。若散得太过了,就要用酸来收。
最后两句中的"补"和"泻"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之义,下同。
2、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以咸补之,以甘泻之。
心脏不喜欢缓,喜欢有弹性。酸能收,咸能软坚,若心跳太快,用甘味来缓和。
3、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以苦泻之。
脾脏不喜欢湿,喜欢缓和。苦能燥湿,甘能缓。脾主少腹,若少腹胀满,满则泻,可用苦味来泻。
4、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泻之。
肺不喜欢气逆,喜欢收敛。气逆则喘,用苦来泻下,把上面的气往下泻,酸能收。若收得太过,如受寒不出汗,用辛味来发散。
5、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
肾为水,不喜欢燥,喜欢坚。辛能润燥,苦能坚,若有肾结石等实症,用咸味来软坚并攻下。
只有熟读熟记五味与五脏的本义,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五味平衡法,但前提依然是辨症到位。
遇见中医60 | 五味平衡五脏之原则
五味有:酸、苦、甘、辛、咸,功能各有不同。
饮食、烹饪中若能巧用五味的功能,便可通过食物去平衡五脏,防患于未然,这就是食疗了。
1、肝苦急,急食甘而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
肝脏不喜欢急,喜欢疏散。比如抽筋,中医叫"拘急",甘能缓,故可以急食蔗糖来缓解抽筋。肝木要疏,如同树叶,不能长得太密,辛味能散,故以辛来补其不足。若散得太过了,就要用酸来收。
最后两句中的"补"和"泻"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之义,下同。
2、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以咸补之,以甘泻之。
心脏不喜欢缓,喜欢有弹性。酸能收,咸能软坚,若心跳太快,用甘味来缓和。
3、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以苦泻之。
脾脏不喜欢湿,喜欢缓和。苦能燥湿,甘能缓。脾主少腹,若少腹胀满,满则泻,可用苦味来泻。
4、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泻之。
肺不喜欢气逆,喜欢收敛。气逆则喘,用苦来泻下,把上面的气往下泻,酸能收。若收得太过,如受寒不出汗,用辛味来发散。
5、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
肾为水,不喜欢燥,喜欢坚。辛能润燥,苦能坚,若有肾结石等实症,用咸味来软坚并攻下。
只有熟读熟记五味与五脏的本义,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五味平衡法,但前提依然是辨症到位。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