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在中医上
也叫中暑:1 . 中暑发生 原因:由于暑 热或暑湿入侵 机体引起的疾 病。2. 中 暑症状:头晕 、口渴、面色 潮红、大量出 汗、皮肤灼热 等症状,有时 也可能表现为 面色苍白、四 肢湿冷、脉搏 增快等表现。 3. 中暑处 理方法:应避 免处于高温环 境下,及时转 移到阴凉通风 处,补充水分 和盐分。处理 及时的情况下 可在短时间内 恢复。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对中暑的分型与防治
首先,明确一下中暑的概念。中暑是夏季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下劳动,因暑热侵袭,致邪热内郁,体温调节功能失常,所发生的'急性病变。中医将中暑为:阳暑、阴暑、暑厥和暑风四个类型。通常我们判断中暑,是有高温环境下暴露时间较长这样的经历,症状可能表现为头昏、头痛,心烦、胸闷,口渴、多饮,全身疲软,汗多,发热,面红,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中暑类型之一,中医称之为“阳暑”。此外,大家很少听说的是中暑的另一分型为“阴暑”。明代名医张景岳把暑天着凉称为“阴暑”。顾名思义,就是夏季暑湿较重的季节,喜欢贪凉饮冷者,包括整日待在温度较低的空调环境下,睡眠时温度过低,以及喜欢吃冰箱拿出来的食物,如冷饮、冰冻西瓜、冰冻饮料、冰冻绿豆汤等等,都是阴暑的致病因素。“空调病”部分人群可以列为阴暑范畴。症状常可表现为:精神衰惫,肢体困倦,头昏嗜睡,胸闷不畅,多汗肢冷,微有畏寒,恶心欲吐,渴不欲饮。舌淡,苔薄腻,脉濡细。中暑类型之三为“暑厥”,症状表现为昏倒不省人事,手足痉挛,高热无汗,体若燔炭,烦躁不安,胸闷气促,或小便失禁。舌红,苔燥无津,脉细促。这类中暑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通常为高温环境下持续工作或暴露,补充水分不足,加之体弱者可发生此种情况。最后一个类型为“暑风”,表现为高热神昏,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皮肤干燥,唇甲青紫。舌红绛,脉细弦紧或脉伏欲绝。由此看来,后两种类型,即暑厥和暑风最为严重,常可危及生命。
那么,如何预防中暑。首先,应选择清淡爽口、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绿豆汤、绿豆粥、赤小豆粳米粥、荷叶粥、莲子百合粥或薄荷粥等。夏季瓜果较多,既富于营养,又清淡无腻味,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如西瓜、柠檬、葡萄、菠萝、山楂、水蜜桃和杏子等。如果已经中暑,可将上述水果榨成果汁,在冰箱中稍降温后少少给病人服用,不可一次大量服用。在对动物性食物的选择上,可选用有益气养阴作用的食品进行清补,如海参、黑鱼、泥鳅、甲鱼、龟肉、鲫鱼、鸭肉、鸭蛋等。用这些食物作为原料,可做全鸭冬瓜汤、解暑益气汤、砂仁鲫鱼汤等多种药膳。炎热的夏季不宜食用热性食品,如牛肉、羊肉、狗肉、鹿肉、雀肉、辣椒、花椒、白酒等。不宜食用油腻食品,如花生、芝麻、核桃、年糕、糯米、粽子、油条、和奶油蛋糕等。冰镇汽水、浓茶、咖啡等也不宜饮用过量,以免妨碍脾胃功能。吃生冷瓜果和凉菜时,要注意卫生,以防食物中毒。
中医对于中暑的处理方法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外治法包括:穴位疗法、刮痧疗法、刺血疗法和擦药疗法;内治法就是服用中药。
1.穴位急救法
取温开水(或用糖开水)一杯给病人饮下,并扶到空气清新阴凉的地方,当患者出现热昏厥情况,可用一茶匙食盐混合600毫升左右的水慢慢饮下。
取穴:按摩太阳穴(有药油更佳,如风油精);如晕倒,用手指甲刺激人中穴(鼻唇中间上1/3处);舒缓胸口不适,可加按内关穴(腕纹上二寸)。用按摩或刮痧方式刺激中指尖端、百会穴(头顶部两耳尖边线之中点)、涌泉穴(足底心前1/3处),可令病人尽快苏醒。可用西瓜皮或湿毛巾为患者抹身,加速体温下降。
2.刮痧疗法
在发病初期,病*都有腹痛、脘腹胀闷及头部昏沉的感觉,十分难受,中医谓之痧症。此时必须尽快进行刮痧治疗。通过背部自上而下进行刮痧,使邪气下降,经络中的气机得到通畅而正常运行,所以痧症得以痊愈。在进行刮痧之前,先用热水一碗,加入香油或者精油两匙,从病人的背心开始,轻轻地向下顺刮(切忌倒刮),并逐渐着力,直到局部皮肤泛红隆起,或显示紫黑色痧点,病人苏醒并感觉轻快为止。
3.刺血疗法
取穴部位:十宣、曲泽、大椎、委中、金津、玉液。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对轻症中暑,刺血后挤出数滴血,片刻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紫黑血液05~1毫升,并给予清凉饮料,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即可转清,继而热退汗出,诸症消失。
4.擦药疗法
取食盐一把,揉擦两手腕、双足心、两胁、前后心等八处,擦出许多红点,患者即觉轻松而愈,适用于轻度中暑。 5.内治法 阳暑常用清暑益气汤、清络饮、宣白承气汤等;阴暑常用藿香正气散、藿朴夏苓汤等。暑厥和暑风可用安宫牛黄丸等。
总之,预防永远胜于治疗。了解了中暑的发病因素,即可避开这些因素进行预防;明白了中暑的不同类型的症状,即可轻松的判断是否中暑,并助于正确、有效的去处理,而不至于南辕北辙。当然,严重者有危机生命可能仍需到正规医院进行救治。最后,引用《素问注证发微》中的话:“圣人于春夏而有养生长之道者,养阳气也”,祝愿大家健健康康度过夏季。
中医对中暑的分型与防治
首先,明确一下中暑的概念。中暑是夏季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下劳动,因暑热侵袭,致邪热内郁,体温调节功能失常,所发生的'急性病变。中医将中暑为:阳暑、阴暑、暑厥和暑风四个类型。通常我们判断中暑,是有高温环境下暴露时间较长这样的经历,症状可能表现为头昏、头痛,心烦、胸闷,口渴、多饮,全身疲软,汗多,发热,面红,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中暑类型之一,中医称之为“阳暑”。此外,大家很少听说的是中暑的另一分型为“阴暑”。明代名医张景岳把暑天着凉称为“阴暑”。顾名思义,就是夏季暑湿较重的季节,喜欢贪凉饮冷者,包括整日待在温度较低的空调环境下,睡眠时温度过低,以及喜欢吃冰箱拿出来的食物,如冷饮、冰冻西瓜、冰冻饮料、冰冻绿豆汤等等,都是阴暑的致病因素。“空调病”部分人群可以列为阴暑范畴。症状常可表现为:精神衰惫,肢体困倦,头昏嗜睡,胸闷不畅,多汗肢冷,微有畏寒,恶心欲吐,渴不欲饮。舌淡,苔薄腻,脉濡细。中暑类型之三为“暑厥”,症状表现为昏倒不省人事,手足痉挛,高热无汗,体若燔炭,烦躁不安,胸闷气促,或小便失禁。舌红,苔燥无津,脉细促。这类中暑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通常为高温环境下持续工作或暴露,补充水分不足,加之体弱者可发生此种情况。最后一个类型为“暑风”,表现为高热神昏,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皮肤干燥,唇甲青紫。舌红绛,脉细弦紧或脉伏欲绝。由此看来,后两种类型,即暑厥和暑风最为严重,常可危及生命。
那么,如何预防中暑。首先,应选择清淡爽口、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绿豆汤、绿豆粥、赤小豆粳米粥、荷叶粥、莲子百合粥或薄荷粥等。夏季瓜果较多,既富于营养,又清淡无腻味,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如西瓜、柠檬、葡萄、菠萝、山楂、水蜜桃和杏子等。如果已经中暑,可将上述水果榨成果汁,在冰箱中稍降温后少少给病人服用,不可一次大量服用。在对动物性食物的选择上,可选用有益气养阴作用的食品进行清补,如海参、黑鱼、泥鳅、甲鱼、龟肉、鲫鱼、鸭肉、鸭蛋等。用这些食物作为原料,可做全鸭冬瓜汤、解暑益气汤、砂仁鲫鱼汤等多种药膳。炎热的夏季不宜食用热性食品,如牛肉、羊肉、狗肉、鹿肉、雀肉、辣椒、花椒、白酒等。不宜食用油腻食品,如花生、芝麻、核桃、年糕、糯米、粽子、油条、和奶油蛋糕等。冰镇汽水、浓茶、咖啡等也不宜饮用过量,以免妨碍脾胃功能。吃生冷瓜果和凉菜时,要注意卫生,以防食物中毒。
中医对于中暑的处理方法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外治法包括:穴位疗法、刮痧疗法、刺血疗法和擦药疗法;内治法就是服用中药。
1.穴位急救法
取温开水(或用糖开水)一杯给病人饮下,并扶到空气清新阴凉的地方,当患者出现热昏厥情况,可用一茶匙食盐混合600毫升左右的水慢慢饮下。
取穴:按摩太阳穴(有药油更佳,如风油精);如晕倒,用手指甲刺激人中穴(鼻唇中间上1/3处);舒缓胸口不适,可加按内关穴(腕纹上二寸)。用按摩或刮痧方式刺激中指尖端、百会穴(头顶部两耳尖边线之中点)、涌泉穴(足底心前1/3处),可令病人尽快苏醒。可用西瓜皮或湿毛巾为患者抹身,加速体温下降。
2.刮痧疗法
在发病初期,病*都有腹痛、脘腹胀闷及头部昏沉的感觉,十分难受,中医谓之痧症。此时必须尽快进行刮痧治疗。通过背部自上而下进行刮痧,使邪气下降,经络中的气机得到通畅而正常运行,所以痧症得以痊愈。在进行刮痧之前,先用热水一碗,加入香油或者精油两匙,从病人的背心开始,轻轻地向下顺刮(切忌倒刮),并逐渐着力,直到局部皮肤泛红隆起,或显示紫黑色痧点,病人苏醒并感觉轻快为止。
3.刺血疗法
取穴部位:十宣、曲泽、大椎、委中、金津、玉液。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对轻症中暑,刺血后挤出数滴血,片刻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紫黑血液05~1毫升,并给予清凉饮料,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即可转清,继而热退汗出,诸症消失。
4.擦药疗法
取食盐一把,揉擦两手腕、双足心、两胁、前后心等八处,擦出许多红点,患者即觉轻松而愈,适用于轻度中暑。 5.内治法 阳暑常用清暑益气汤、清络饮、宣白承气汤等;阴暑常用藿香正气散、藿朴夏苓汤等。暑厥和暑风可用安宫牛黄丸等。
总之,预防永远胜于治疗。了解了中暑的发病因素,即可避开这些因素进行预防;明白了中暑的不同类型的症状,即可轻松的判断是否中暑,并助于正确、有效的去处理,而不至于南辕北辙。当然,严重者有危机生命可能仍需到正规医院进行救治。最后,引用《素问注证发微》中的话:“圣人于春夏而有养生长之道者,养阳气也”,祝愿大家健健康康度过夏季。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