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协助他人盗窃费用怎么处理
2023-10-05 02:57:26 责编:小OO
文档

协助他人盗窃属于共同犯罪,根据盗窃金额的不同,协助作用大小的不同,量刑也会有所不同。

一、侵占罪和盗窃罪的区别有哪些

侵占罪和盗窃罪的区别如下:

1、故意犯罪的内容和时间不同。侵占罪行为人意识到自己以非暴力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故意犯罪只能在持有他人财产后产生;盗窃罪行为人意识到自己以不为财产所有人或持有人知道的秘密方式非法获取他人财产,犯罪故意只能在非法获取他人财产前产生;

2、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侵占罪的手段既可以是秘密的,也可以是公开的或半公开的;盗窃罪的手段只能是秘密的手段;

3、犯罪对象不同。侵占罪的对象只能是犯罪前行为人持有的他人财产;盗窃罪的对象只能是犯罪前行为人不持有的他人财产;

4、是否退款的法律后果不同。侵占罪必须拒绝退还或者交出他人财产,构成犯罪。即使后者窃取他人财产并主动退还,也构成犯罪。主动退赃只能作为酌定量刑情节考虑。

二、怎么鉴定盗窃共犯

在行为人实施盗窃的过程中,其他人在犯罪之前起到了教唆行为人盗窃或者在行为人盗窃的过程中起了提供工具、望风等作用的,都可以认定属于盗窃罪的帮助犯。所谓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指向同一犯罪事实,彼此联系,互相配合,它们与犯罪结果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

三、盗窃罪和盗窃罪的区别

偷窃和盗窃罪的区别是:

偷窃是基于自己或第三人的无正当权利占有,而擅自取走他人财产的行为,是违反社会道德规范,法律上偷窃也是刑法规定的刑事犯罪行为,但一般偷窃数额较大的,也会被定义为盗窃罪。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生活中,有不少人习惯性的将盗窃罪说成是偷盗罪,毕竟盗窃主要也就是通过偷盗的手段来非法占有他人公私财物的一种行为。但我国法律中并没有偷盗罪,只有盗窃罪。所以我们说的偷盗罪就是法律上的盗窃罪,只是叫法不同,其他并没什么区别。

在对偷盗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往往也是按照盗窃罪的量刑标准来作出处理的。但此时需要注意法律中关于偷盗行为的立案标准规定。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