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标准根据伤残等级分为一至四级、五六级和七至十级,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每月伤残津贴,以及根据不同情况提供的工伤医疗补助金和就业补助金。
法律分析
工伤赔偿标准分别是:
1、一至四级
(一)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每月领取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
2、五六级
(一)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劳动关系的由单位安排适当工作直至退休;难以安排工作的每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
(三)若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3、七至十级
(一)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合同期满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以及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拓展延伸
工伤事故中残疾赔偿的具体标准如何确定?
工伤事故中残疾赔偿的具体标准是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确定的。一般来说,评定残疾程度是确定赔偿标准的关键因素。评定残疾程度时,通常会考虑伤残程度、身体功能障碍、劳动能力损失等因素。具体标准包括医学鉴定、伤残等级、工资基数和赔偿比例等。不同地区和国家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中国,工伤保险由社会保险机构负责,根据工伤鉴定委员会的评定结果和相关规定,确定具体的赔偿金额。因此,工伤事故中残疾赔偿的具体标准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评定机构的规定来确定的,以确保受伤员工得到合理的赔偿。
结语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工伤赔偿标准根据伤残等级和劳动能力损失等因素确定。一至四级伤残有一次性伤残补偿金和每月伤残津贴;五六级伤残有一次性伤残补偿金和伤残津贴,难以安排工作的还有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七至十级伤残有一次性伤残补偿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及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根据工伤鉴定委员会的评定结果和相关规定确定,以确保受伤员工得到合理的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四十二条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四章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 第四十五条 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职业病伤残等级的鉴定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