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妨碍证人作证罪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2023-11-10 09:15:29 责编:小OO
文档

妨碍作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国家司法机关正常诉讼活动和公民作证权利的客体要件,采用暴力或威胁手段妨害证人作证的客观要件,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可以成为主体,以及明知妨害作证行为会侵害司法活动和他人权利的故意主观要件。妨害作证罪与伪证罪的区别在于主体、主观意图、客观行为和发生范围等方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

法律分析

一、妨碍作证罪的构成要件有什么

1、妨碍作证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活动和公民依法作证的权利。采用暴力或威胁手段妨害证人作证的,还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是复杂客体。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采用暴力、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依法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妨害作证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司法工作人员犯本罪的,从重处罚。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妨害证人作证的行为会妨害国家司法机关正常的诉讼活动和他人的作证权利或人身权利,仍决意实施妨害作证行为,希望这种社会危害性的发生,行为人往往出于个人利益或他人利益之动机。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

二、妨害作证罪与伪证罪的界限是什么

这两个罪在客观上都侵犯了国家司法机关正常的司法诉讼活动,都有可能发生在诉讼活动领域,但是两者仍具有明显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主体不同。妨害作证罪的主体要件是一般主体;而伪证罪的主体要件仅限于证人、鉴定人、翻译人、记录人四种,属特殊主体

2、主观方面不同。妨害作证罪与伪证罪虽同是直接故意犯罪,但具体罪过内容和犯罪目的不同。前者一般是出于为自己或他人谋利的目的;而后者则出于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的目的。

3、客观方面不同。妨害作证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妨害证人依法作证或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而伪证罪的客观方面则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陈述。

4、发生的时间、空间不同。妨害作证罪可以发生在诉讼提起之前,也可以发生在诉讼活动过程中,既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也可以发生在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发案范围较广;而伪证罪则只能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发案范围较窄。

结语

妨碍作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妨碍作证罪侵犯了国家司法机关正常诉讼活动和公民作证权利,采用暴力或威胁手段妨害证人作证还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妨碍作证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主体。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妨害作证行为,仍决意实施。妨碍作证罪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妨害作证罪与伪证罪的界限在主体、主观、客观以及发生的时间、空间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妨害作证罪可以发生在诉讼提起之前和诉讼活动过程中,包括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活动,而伪证罪只能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证据第六十二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第二百七十八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