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签订后,用人单位不得压工资,应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给劳动者。劳动者有权采取法律手段维权。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第九条、第十六条等。用人单位可在劳动者原因造成经济损失时要求赔偿,但扣除部分不得超过工资的20%。若扣除后剩余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法律分析
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劳动合同后压工资是不合法的。单位需要每月按时足额向劳动者支付工资,不能有克扣或者拖欠工资的行为,否则劳动者可以采取法律手段来维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
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第九条
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
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拓展延伸
劳动合同解除后,七天工资是否应该支付?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解除后,应当支付已经工作但尚未领取的工资。对于七天工资,如果根据合同约定或相关规定,员工在解除合同前已经工作了七天,那么雇主应当支付相应的工资。然而,如果合同中有特殊约定或存在违约行为,例如员工在合同期间违反规定导致解除合同,雇主可能有权拒绝支付七天工资。因此,在具体情况下,需要仔细审查劳动合同、相关规定和双方的权益,以确定是否应支付七天工资。如有争议,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劳动仲裁机构,寻求法律支持和解决方案。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劳动合同后压工资是不合法的。劳动者有权要求单位按时足额支付工资,不得克扣或拖欠工资。若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劳动者可采取法律手段维权。劳动关系解除时,单位应一次性支付劳动者工资。在扣除经济损失时,不得超过工资的20%。如有争议,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劳动仲裁机构,寻求法律支持和解决方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五条 【违约金】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五条 【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等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