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因病请假能否解除劳动合同?
2023-11-12 11:45:04 责编:小OO
文档

病假期间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在医疗期内有特定情形时,雇主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医疗期的长度根据员工实际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确定,最长可达二十四个月。

法律分析

一、病假制度的规定中,在员工的病假期间是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

《劳动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病假在劳动法规上称作“医疗期”。

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医疗期根据两个因素来确定:一是本人的实际参加工作年限,二是本单位的工作年限。

具体的医疗期长度如下: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拓展延伸

请假期间能否解除劳动合同

在员工请假期间,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会受到一些限制和考虑因素。首先,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请病假期间,雇主不能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因此,一般情况下,员工请病假期间解除劳动合同的可能性较低。然而,如果员工请假期间存在严重违纪或违法行为,雇主可能会通过其他合法途径解除劳动合同。此外,员工请病假期间,双方也可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但需要遵守协商一致的原则。总的来说,员工请病假期间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建议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更准确的法律意见。

结语

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请病假期间,雇主不能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员工请假期间解除劳动合同的可能性较低,但在严重违纪或违法行为情况下,雇主可能会采取其他合法途径解除合同。双方也可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需遵守协商一致原则。建议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意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九条 【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国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劳动者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十一章 法 律 责 任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拒不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