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日结工资不给钱的解决途径
2023-11-12 07:59:40 责编:小OO
文档

劳动者工资被拖欠时,可以先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申请调解,调解失败可申请仲裁,如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提起诉讼。劳动者应收集相关证据,并注意保留劳动合同、协议和出勤记录等。劳动争议可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劳动局行政部门将协助劳动者维权。报警不是最佳渠道,但可作为补充措施。

法律分析

用人单位不给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局投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仲裁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日结临时工不给钱报警有用吗

日结临时工不给钱报警有用,但不是最佳渠道。

拖欠、克扣工资的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去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去劳动争议仲裁部门申请仲裁,劳动局行政部门会协助劳动者维权。劳动者要注意收集相关证据,比如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协议,出勤记录等。

《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工资不给怎么办

工资不给的,劳动者可以先和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之后调解失败的,劳动者可以申请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可以起诉。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仲裁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来解决。如果您是日结临时工而未收到工资,您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解决问题:首先,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尝试解决争议。如果协商不成功或达成的协议未被履行,您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向劳动争议仲裁部门申请仲裁。在申请仲裁时,您需要准备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出勤记录等。劳动局行政部门会协助您维权。请注意,报警并非最佳渠道,而是应该通过劳动监察部门和劳动争议仲裁部门来解决工资不给的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