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有80多家400型棉纺加工企业,加工能力50万吨以上,而今年当地实际总产量仅有9万吨左右。粥少僧多,不少企业为争抢资源,抬高收购价格,有的企业36%衣分收到4.40-4.50元/斤。据棉企反映,按目前36%的衣分率,籽棉收购价格盈亏平衡点在4.35元/斤左右,扣除收购加工费用和利息,多数企业基本微利或持平。
很显然,这个价格要比外棉高不少。马俊凯介绍说,目前棉厂收购价还略高于收储价,因为整个德州地区有85家400型企业,加工能力50万吨以上,利用率不到20%,加工能力严重过剩,收购加工企业经常发生抢购现象,有些高于4.35元每斤收购,再加工就赚不了钱了。
“棉农也惜售,不愿意卖,棉农认为今年减产了,价格应该更高。”马俊凯说,但国际市场上存放了大量棉花,国内国库也存放了大量棉花,价格不可能再涨。据了解,国家收储一般从9月1日到次年3月底,放储则根据市场情况不定时实施。
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国储库内棉花库存已经将近1000万吨。“从前年国家收储开始,基本上95%产棉都交给国储了。”马俊凯说,这完全背离了市场经济,是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的行为,内外棉价一吨将近5000元。
实际上,国家收储初衷是好的,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提高棉农种植积极性。按照马俊凯的意思,如此大的内外价差,等于国家拿钱来补贴农民,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补贴到农民身上,还有一部分在收购加工企业、纺织企业身上,农民得到了70%,还有一块是收储仓储企业得了。
记者从多方渠道了解到,2014/2015棉季将不再实行棉花收储政策。光大期货分析师许爱霞表示,明年取消收储是基本已经确定的事情,经过三年收储后,棉花市场由于缺乏流动性已经失去了本身的市场功能,并且收储价抬高了价格,使得内外价差加大,同时高价国内棉业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取消收储后会造成棉价的阶段性下跌,导致种植面积下降,但对纺织市场来说,可能降低企业成本,使得价格有效传导,行业向良性方向循环。
郑州一位棉纺人士分析称,鉴于目前市场流通的高等级棉数量少,企业用棉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国储库存高企,抛储势在必行,在最后一个收储年度进行抛储,加上目前内外价差偏大,抛储对棉价的打压作用还是比较强的,抛储预期下将直接导致棉价大幅下跌。
德州市夏津县一位棉纺企业负责人告诉中证报记者,今年收购进度慢,收购量要比往年少,因为本身本地资源少,一天能收到三四万斤,比往年下降一半左右。“就算一天收购5万斤,但我的棉厂一天可以加工20万斤,要收四五天才能开工一次,摊上人工、电费等成本,目前棉纺企业基本处于微利,或者无利可图。”据了解,今年德州市85家棉厂已经有近10家几近停产,未进行棉花收购。
棉纺企业经营形势不容乐观。据当地棉纺企业介绍,自2000年到2004年,德州市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一度达到800家左右,而后淘汰落后产能,加工企业控制在88家左右。“确实有很多企业闲置产能,去年真正加工的有70家,因为很多企业都缺资金,收购棉花需要较多流动资金,都是现金结算,有些收购量大的企业,流动资金需要两三千万元,否则转不起来。”马俊凯说。上述棉纺企业负责人表示,流动资金大部分是社会集资,少部分是地方银行贷款,但利息稍高。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