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超员危险驾驶罪最重如何判
2023-10-24 10:06:49 责编:小OO
文档

超员危险驾驶罪的最重判决是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危险驾驶罪的主体是年满16周岁、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该罪行的客体是公共交通安全,而醉酒驾驶和飙车是构成该罪的客观特征。行为人应持一种放任的态度对公共交通安全产生危害,否则将被定为交通肇事罪。因此,只要满足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的条件,就有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罪。

法律分析

一、超员危险驾驶罪最重如何判

1、超员构成危险驾驶罪最重的判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构成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所以最重的判罚是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

2、法律依据:《刑法》

第四十二条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危险驾驶罪主要构成是什么

1、危险驾驶罪的主体

危险驾驶罪的主体是年满16周岁、精神正常的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危险驾驶罪的主观特征

危险驾驶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行为对某种法益存在一种潜在的威胁,是一种状态,并不需要一定有危害结果的产生。

3、危险驾驶罪的客体

危险驾驶罪侵犯的法益是公共交通安全。

4、危险驾驶罪的客观特征

醉酒驾驶、飙车是法条中规定的行为人犯此罪的客观特征。

可以这样说,只要年满十六周岁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则就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罪。同时,危险驾驶罪中行为人对发生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的行为应该是持一种放任的态度,否则就是交通肇事罪了。

结语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超员构成危险驾驶罪最重可判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危险驾驶罪的主体是年满16周岁、精神正常的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该罪的客观特征包括醉酒驾驶和飙车等行为。行为人对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的行为应持一种放任的态度。因此,只要符合条件,就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罪。请在驾驶时务必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公共交通安全。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四章 行政强制措施适用 第三十五条 车辆驾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检验体内酒精含量:

(一)对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酒精含量结果有异议并当场提出的;

(二)涉嫌饮酒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

(三)涉嫌醉酒驾驶的;

(四)拒绝配合酒精呼气测试等方法测试的。

车辆驾驶人对酒精呼气测试结果无异议的,应当签字确认。事后提出异议的,不予采纳。

车辆驾驶人涉嫌吸食、注射毒品或者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后驾驶车辆的,应当按照《吸毒检测程序规定》对车辆驾驶人进行吸毒检测,并通知其家属,但无法通知的除外。

对酒后、吸毒后行为失控或者拒绝配合检验、检测的,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约束性警械。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