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二级重伤被判缓刑的概率是多少?
2023-10-23 03:55:34 责编:小OO
文档

故意伤害致重伤二级,取得被害人谅解,可从轻处罚,但要判至少三年有期徒刑才能适用缓刑,前提是被判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有悔改表现且不再危害社会,不属累犯或犯罪集团首要分子。

法律分析

故意伤害致使重伤二级的取得被害人谅解,可以从轻处罚。

要想判处缓刑,必须能从轻到最低法定刑,即三年有期徒刑,这是适用缓刑的必要条件。如果积极赔偿取得了受害人谅解,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认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也是可以宣告缓刑的。只要能判到三年,那缓刑就是很有可能的。

我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适用缓刑的前提:

1、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不关押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

3、罪犯不属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拓展延伸

二级重伤犯罪的判决结果及缓刑比例调查

根据对二级重伤犯罪的判决结果及缓刑比例的调查,我们发现在类似案件中,判决结果存在一定的多样性。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二级重伤犯罪,法院会进行综合考量,包括犯罪的性质、危害程度、犯罪人的主观故意、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因此,判决结果可能会因案件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至于缓刑比例,根据我们的调查,缓刑的比例相对较低,通常在不超过总刑期的一半左右。然而,具体的缓刑比例仍然取决于法院对案件的综合评估。因此,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百分比。总的来说,二级重伤犯罪的判决结果及缓刑比例是需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来确定的。

结语

根据对二级重伤犯罪的判决结果及缓刑比例的调查,我们发现判决结果存在多样性。法院会综合考量犯罪性质、危害程度、主观故意和社会危害等因素。缓刑比例相对较低,通常不超过总刑期的一半左右。具体缓刑比例取决于法院对案件的综合评估,无法给出具体百分比。总的来说,二级重伤犯罪的判决结果及缓刑比例需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 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章 特别程序 第二节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三百三十五条 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应当审查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被害人是否自愿和解,是否符合规定的条件。

公安机关审查时,应当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并记录在案;必要时,可以听取双方当事人亲属、当地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人员以及其他了解案件情况的相关人员的意见。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