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解散必须给予员工一定赔偿,不论是被吊销营业执照、股东决议还是破产解散,都需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被吊销营业执照等原因解散的,补偿金按照每年1个月工资的标准计算,不满半年按半个月计算;未被吊销营业执照等原因解散的,补偿金从员工进厂开始计算,每年补1个月,不满半年补半个月。
法律分析
公司解散,指公司经过一定法律程序后,公司即告消亡的法律行为。公司解散时,其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依然存在,公司解散行为必然导致劳动关系的提前终结。因此,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公司解散必须给予员工一定的赔偿。
公司解散的原因有多种情形、一是被吊销营业执照、二是股东会作出解散的决议,三是因公司资不抵债破产而解散,无论哪种原因的解散,公司均需要向员工进行赔偿。
因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提前解散的,确定终止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从。每年补偿1个月职工个人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不满半年的按补半个月计算。反之,即未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提前解散的,应当从职工个人进厂(公司)工作开始计算经济补偿,每年补1个月,不满半年的补半个月。
拓展延伸
公司突然解散:员工权益保障与法律补偿
当公司突然解散时,员工的权益保障和法律补偿是至关重要的。根据相关劳动法规定,公司解散后,雇主应该履行相应的责任,确保员工能够获得合理的补偿。首先,员工有权获得未支付的工资、加班费以及年假等福利的支付。其次,根据员工的工龄和职位等因素,应该进行合理的经济补偿,包括解雇补偿金和失业救济金等。此外,员工还可以寻求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提起劳动仲裁或法律诉讼。总之,员工在公司突然解散时,应该了解自己的权益,与雇主协商并寻求法律支持,以确保获得合理的补偿。
结语
公司解散对员工的权益保障和法律补偿至关重要。根据劳动法规定,雇主应履行责任,确保员工获得合理补偿。包括未支付工资、加班费、年假等福利,以及经济补偿金和失业救济金等。员工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如劳动仲裁或法律诉讼。了解权益、协商与雇主并寻求法律支持,确保获得合理补偿是员工应做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