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是为了防止社会危险性发生而采取的手段,但并不代表一定会判处实刑。法院的判决才是决定有罪与否的关键。满足缓期执行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可以获得缓期执行,而不被逮捕并处以刑罚。
法律分析
检察院批准允许逮捕,表明了犯罪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是法院不一定会判处实刑。只要满足缓期执行的条件,都可以获得缓期执行。不是逮捕的话一定会被处以刑罚,相关的判决由法院认定。也就是说,没有法院的判决,任何机关都不能决定有罪。逮捕是公安机关在搜查案件过程中采取的手段之一。对证明犯罪事实,有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有证据证明不足以防止以下社会危险性发生,则必须逮捕。
拓展延伸
未逮捕对缓刑判定是否产生影响?
未逮捕对缓刑判定是否产生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不同的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一些法律体系可能会将未逮捕作为判定缓刑的因素之一,认为未逮捕表明被告人在犯罪行为后表现出悔过和改变的迹象,从而可能被考虑为减轻刑罚的理由。然而,其他法律体系可能不将未逮捕视为直接影响缓刑判定的因素,而更注重被告人的犯罪事实、社会危险性以及个人情况等方面。因此,对于未逮捕是否会对缓刑判定产生影响,需要具体考虑不同法律体系下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
结语
逮捕是否对缓刑判定产生影响,取决于具体的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一些法律体系认为未逮捕可作为判定缓刑的因素之一,表明被告人悔过和改变的迹象,有可能减轻刑罚。然而,其他法律体系更注重犯罪事实、社会危险性和个人情况等方面,未逮捕可能不直接影响缓刑判定。因此,对于未逮捕是否影响缓刑判定,需具体考虑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