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诈骗一万元可以立案,根据刑法标准,数额较大的诈骗案件会被刑事立案侦查。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财物所有权、一般主体的故意使用欺诈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诈骗案件的立案侦查时间大约为两个月,但复杂案件可能需要延长。
法律分析
一、被诈骗一万可以立案吗
被诈骗一万可以立案,我国刑法中诈骗罪刑事立案的标准是犯罪接达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根据各地区经济水平不一样而有所不同,显然被害人被诈骗一万元即使是在经济水平发达地区也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公安机关是会刑事立案侦查的。
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1.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公私财物所有权。
2.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3.本罪在客观方面应当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三、诈骗案件立案侦查时间需要多久
诈骗案件立案侦查时间需要两个月左右,金额越大越早处理只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你确实被骗了,就可以立案了按照刑诉法的规定,一般应在接到报案的七日内告知当事人是否应该立案。但是诈骗案件有时候介定较为模糊,可能要先进行案前调查,视情节复杂与否。实际当中是需要看看案情的情况是否复杂是怎样的,具体如下:侦查人员必须在法定侦查羁押期限内审结案件。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可延长一个月。
拓展延伸
被诈骗一万,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如果您被诈骗了一万,维护自身权益是至关重要的。首先,立即报警并向警方提供所有相关证据,如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等。其次,与您的银行或支付平台联系,报告诈骗事件,并要求冻结涉及的账户或支付渠道。同时,尽快向相关消费者保护组织或律师咨询,了解可行的法律途径和维权措施。此外,保留所有与诈骗有关的文件和证据,以备日后使用。同时,警惕其他潜在的诈骗风险,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意识,避免再次受骗。记住,保护自身权益需要积极采取行动,并寻求专业的法律建议和支持。
结语
如果您被诈骗了一万,维护自身权益是至关重要的。立即报警并提供相关证据给警方,与银行或支付平台联系冻结账户。咨询消费者保护组织或律师,了解法律途径和维权措施。保留诈骗相关文件和证据。警惕其他诈骗风险,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意识。保护自身权益需积极行动,寻求专业法律建议和支持。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十二条 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实施前款行为,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二十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严重”;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一百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上述方式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一百九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五条 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称“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
(一)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二)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三)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
(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