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是指个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财物,数额在3000元至1万元以上的,应立案追究。单位主管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也应追究刑责。诈骗罪的基本构造是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从而造成被害人财产上的损失。
法律分析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3000元至1万元以以上”,应当立案追究。这主要是指个人实施刑法第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的五种情形之一,诈骗他人财物累计数额达到3000元至1万元以上的。
2、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究。
3、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因此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而致使行为人取得财产从而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拓展延伸
刑事诈骗:何种金额可以触发立案程序?
刑事诈骗案件的立案程序取决于涉及的金额。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般来说,诈骗金额超过一定数额才能触发立案程序。具体而言,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般情况下,诈骗金额超过几千元才能立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具体案件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和特殊规定。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如果涉及的金额超过了规定的数额,相关当事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相关证据,从而启动刑事诈骗案件的立案程序。
结语
刑事诈骗案件的立案程序与涉及金额有关。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个人诈骗数额达到3000元至1万元以上,单位诈骗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应立案追究责任。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案件的立案应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当事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证据,启动刑事诈骗案件的立案程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下载本文